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第35节(1 / 2)





  他一番话下来,四周一片静寂。

  燕小五在他身后左看看,右望望。

  他也读过书,不过自认不是读书的料,要不然也不会来当个缁衣捕快。

  江舟的话,他只听得一知半解。

  但从周围人的神情来看,这是把人给震住了。

  不由乐得眉开眼笑,跃跃欲试地就要嘲讽一番那几个酸腐书生。

  他指了指那个徐文卿:“怎么样?你,刚才是不是你,不是说要文斗吗?”

  “现在我兄弟划下道来了,你又怎样?有什么话说?还是要就此认输啊?哈哈哈!”

  一众学子回过神来,顿时有人不屑怒道:“哼,歪理邪说!”

  “一个礼字,乃我大稷立国之本,当年圣皇聚巍巍山河之势脉,汇皇皇人道之气运,铸稷鼎,定稷礼,鼎定天下!”

  “乃有我大稷八千年国祚不绝!”

  “一个仁字,乃我大稷七十二圣贤聚古今智慧之华光,浩然之气,强铭天地,方令天地乾坤,显化浩然长河,光耀万古!镇我人道气运千秋万世!”

  “始有我大稷八千年文运不衰!”

  “你区区一介下吏,竟巧舌如簧,一言便想坏我大稷两大根基,简直是大逆不道!”

  他们不像那些看热闹的人,大多数都无法理解这个江舟所说的话意味着什么。

  只是单纯因为这番话让他们听着贴心才叫好。

  他们反对的,也不在于这番话是对是错。

  而是如他们所说,这是在动摇大稷的根基。

  大稷的根基是什么?

  是儒门,是世家,是门阀。

  这其中,没有“民”这个字。

  在这些学子的认知中,治国之术,便是牧民之术。

  一个“牧”字,足以道尽一切。

  百姓,只是牲口。

  真正需要富的“民”,是世家门阀,才是大稷的根基。

  江舟的话对他们来说,与对牛弹琴无异。

  其实江舟自己也心知肚明。

  他当初做过流民,虽只短短几天,也足以让他看到一鳞半爪。

  之所以敢在这里“大放厥词”,也是知道自己说的多半不会被人当回事。

  但是用来唬人已经完全足够。

  江舟不急不慢地笑道:“在下不过是肃靖司中一个小小的巡妖卫,没读过多少书,胡言乱语,贻笑大方,诸位高士听过笑过便罢,又哪里能坏什么国之根基?”

  那人哼了一声:“你知晓便好,算你还有几分自知之明。”

  他们说话之际,却没有注意一旁的几位师长却一个个都在沉默着。

  李东阳与戴幼公相视一眼,彼此眼中的惊异之色毫不掩饰。

  朱元皓捋着黑须,时不时闪过几丝挣扎迷茫之色。

  他们自然知道,江舟那一番话,没这么简单。

  这些学生不过是在诡辩,或是根本没能听懂。

  只是毕竟亲疏有别,他们欣赏这个巡妖卫,却也不会帮着他打击白麓书院的名声。

  听闻那学子的话语,不由微微蹙眉,侧首道:“文卿,你以为如何?”

  徐文卿对他施了一礼:“学生惭愧,虽不知这位兄台所言是对是错,但听一言而知其人,于道理文章一道,文卿自愧不如。”

  他转身朝江舟道:“这位兄台,可否告知高姓大名?”

  江舟抱拳道:“在下江舟。”

  徐文卿正色道:“江兄,文章道理,我不如你。”

  “但事关白麓书院名声,徐某不服,仍想与你再比一场。”

  燕小五讥讽道:“嗤,你小子是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是吧?行,来比吧,别说一场,再比十场你也是输!”

  “说吧,你要比什么?”

  徐文卿眼中并没有燕小五,只看着江舟道:

  “诗词小道,本不能与江兄的道理高论同日而语,但徐某生平最擅者唯此小道尔,为白麓书院名声计,徐某也顾不上这张脸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