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83章:花灯节(1 / 2)





  没有白莲教祸害,曲溪县开始了正常的生活,日子变得平静。{}今年春节还没感觉到个年味儿便过完了。

  曲溪县的花灯节在大年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故曲溪县人人皆知年过十六花灯节的说法。

  花灯节不是什么新奇的节日,各州各县都有,而绝大多数州县会把花灯节安排在春节期间,也就是的初一到的十五之间。唯独曲溪县别出心裁,将花灯节安排在正月十六。

  这传统从何时而来不得而知,但不得不说正月十六是个好日子。

  众所周知,春节期间到处都是花灯节,一个小县城的花灯自然比不上州郡的花灯,而且县城住户,但凡有些家底的都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到碧州游玩,县中的住民会少很多。

  将花灯节安排在正月十六,所有地方都停止热闹的时候,曲溪县才开始真正热闹起来。

  这不单巧妙地避开了花灯节的高峰,成为一枝独秀,而且还等到离县出游的百姓返回,为花灯节增添了几分热闹。

  曲溪县的花灯节因为选在这样一个奇怪的日子而名扬碧州,继曲溪曲酒之后,成为曲溪县的另一个标志曲灯。

  曲溪曲酒曲灯合成三曲。

  花灯节上,寻一溪边小楼,听曲溪品曲酒赏曲灯,此乃人生一大乐事,吸引大量才子佳人来此怡情。

  正月十六曲溪县家家户户最忙碌的日子。

  经过春节的休整,各家百姓经过一夜不眠备好了各家最好的商品,挂上最美的花灯,全力以赴等待外来游人的光临。

  花灯节最传统的活动自然是猜灯谜。

  曲溪县的猜灯谜又有别于它。

  曲溪县大小食铺都会在自家的灯笼上写下灯谜,但凡有客人能答出灯谜,便可在此处免费享用食物。若有人能从城西一路吃到城东,且全部免费,便能受邀进入韩家的天水阁共赏花灯,共品美酒,共谈诗词。

  天水阁是韩家继梅园外又一由韩家先辈流传下来三层阁楼,位于曲溪县最好的位置,楼阁建于曲溪之上,溪水从亭下流过,可在最近的距离欣赏曲溪之美,又能不失风雅。而更重要的是,能进入天水阁的都是韩家的至交好友,身份地位非凡,能入其中,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故而引得大量年轻才子趋之若鹜,都想在这花灯节上一展风采。

  古代社会便是这样,书生除了读书考试,便是看哪儿有成名机会便往哪儿跑,就算明知不行亦要送上门去凑个人头,混个脸熟。况且韩家在庆朝文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凡自觉有学识的才子都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李权对曲溪县花灯节的传统还是昨日才听说的。白莲教之事后,李权闲也闲够了,正好可乘此机会好好看看热闹。

  大清早,李权穿好便衣到得内院。

  古松枝头上新添的红灯笼在轻风带动下,摇摆着向李权挥手。

  “这才像是过节嘛!”李权感慨着伸了个懒腰,“晚晴,收拾好没有,出门逛街了!”

  “来了来了!”

  “李大人,韩家送来请柬,请大人您晚上参加天水阁的宴席!”

  方大从外面兴致勃勃地冲进来,手里拿着一本红纸金边的请柬,一张老脸写满了激动和不可思议。

  的确是不可思议。

  方大心中,李大人虽是一介县令,但跟韩家在整个庆朝的地位还是有着天差地别的。毕竟不是柳大人,在庆朝没有一点儿地位。那天水阁可是文人墨客才有资格去的地方,没本事,不管你官儿有多大那也是用的。

  可现在,韩家竟然亲自派人来通知李大人参加晚宴,可见韩家对县太爷的重视程度。

  虽不是请的自己,但方大觉得自己也跟着县太爷沾了点儿光。

  李权倒没什么,淡定地应了一声便带上慕晚晴离去。

  ……

  ……

  “糖葫芦!又大又甜的糖葫芦呢!都过来看看喂!不买糖葫芦也可以猜猜灯谜呢!”

  曲溪县街上当真热闹,不仅各家门口挂的红灯笼多了,就连街上叫卖的小商小贩也比以往卖力了许多。

  人群中,羽发纶巾的才子,的美女明显比往日多了,其中不乏生面孔。

  孩童早花光了自己的压岁钱,望着红宝石一样的糖葫芦直咽口水。

  一个年级稍长的小孩凑到小贩面前:“大叔,你的灯谜是什么?我猜对了是不是就能送我一串。”

  小贩大笑:“哈哈,你们几个黄毛小子还想吃白食?灯谜也是你们猜得出来的?”

  “大叔快说说嘛!不试怎么知道?”一群孩子欢喜地嚷嚷起来。

  “好好好,都听好了。我的灯谜是三十六个时辰,打一个字,想去吧。”

  “三十六个时辰?”

  一帮孩子眉头拧成了麻绳,跟在糖葫芦背后,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可他们把头都想痛了都想不到答案是什么,各个都急红了小脸。

  看到的小屁孩们一脸苦恼的样子,小贩得意地哈哈大笑。

  可笑声没持续多久,身边就传来一个声音:

  “三十六个时辰,谜底是‘晶莹’的‘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