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2节(1 / 2)





  当然,也有一些是比较热血且气性高的从小就一路“别人家的孩子”长大的省队成员则是双眼炯炯有神地看着知夏和她队伍的其他三个人,期待早点碰上,感受一下hmo国家队在物理这个学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抽签结果很快出来,总共分了7个组,知夏和章非文的队伍错了开,并不在同一个大组,便只能继续到后面再对抗。

  之前只是透露了大概的赛制更改,选手们各自心里有数,网友们的信息还不太具体,而完善的规则细分是现在才完全公开。

  第一轮是考计算以及正确率,有点类似传统的竞赛做题方式,区别不过是今年有直播,可能会增加心态影响的这个不确定的可变因素。

  七个大组各选一个总分最高的队出来晋级第二轮,进行一些深入理论的探讨,题目是本届“物理盘”主持人的那个教授原创的,除了理论难度的加深,在套路方面也有一定的创新,就比较考学生对物理这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程度了,差不多就是“压轴题”一样的存在,专门恶心人的。

  而在这七个省队里,再选出三个分数最高的队伍进行第三轮的比赛,就是实操部分了。物理研究的东西都比较大,总不能真让大家现场研究那些东西,便是采用了vr结合软件的方式进行比赛,这个思路也是结合了时下vr技术在其他领域应用而产生的灵感。

  当然,其他没能晋级的省队也并不是无所事事,同样会继续进行第二轮和第三轮的比赛并进行分数排名,只不过到底是没有前三名更受重视和关注。

  总而言之,就是今年的“物理盘”赛制——特!别!骚!

  “量不如质,以防有谁不小心马虎了,这个丢分就很可惜,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两两一组地做题,也算是同时验算检查。”观察了下赛场大屏幕题目刷新的速度,觉得是一个不慢但也没有快到丧病的速度,可以不用四个人完全分开地去按顺序做题,知夏这般提议道。

  其他三个人都没有意见,差不多也是这么觉得的。

  第一轮比赛开始了,七大组,七个大圆盘,同时进行的现场直播,直播间自然也是分成了“7+1”个镜头,既提供了各个大组的镜头,也提供了由官方按照一定剪辑规律切镜头的总视角,包括教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动态都会时不时地切进去。

  知夏对数字天生敏.感,在计算这件事上一直特别稳,无论速度还是正确率都可以说是达到了99%以上,其实完全不担心第一轮比赛的分数,但还是考虑到稳妥为重便还是采取了验算的方式,并且即便是轮到了董昕月和赖擎宇两个人做题时,也会在心里进行默算地核验。

  同样心态的还是祁思明三人。

  虽然很多时候大家都清楚不要和“脑残”计较,但涉及到在乎的人时,确实太容易被那些没脑子的言论气到,好不容易等到了“物理盘”决赛,要的就是“吊打”。

  ——别的组只是要拿高分,他们组要的是拿满分。

  和知夏同组对打的其他六个队都有些冒冷汗。

  今年是“大数据云计算”的赛制,几万道题的题库完全随机,难易程度不定,理论是否超纲也不作规定,还当场出分,做对了还好,做错了就着实是容易给大家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下一题发挥失常也完全是有可能的事。

  意料之中的,从比赛一开始就是知夏所在的那个大组和章非文所在的那个大组两个直播镜头的观众人数最多,粉黑兼具,弹幕上热闹得不行。

  起初,大家都是去看的知夏那个直播镜头,后来发现他们四个人就是“抬头看题目,低头写答案”,然后旁边是一个个“√”,全程都没什么变化,而且为了给参赛选手一个适应阶段,刚开始的题目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许多观众都能理解的那种,便感觉没什么意思。

  两个盛世美颜的人面无表情,想看学神大杀四方结果题目自己都能看得懂,自然会觉得索然无味。

  于是,有的人换了页面去刷别的网站,也有的人去看了下其他六个组的镜头,有的参赛者颜值颇高,或者做题的神态有些表情包,便观看镜头的人数相对多一些。

  第一轮的比赛持续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差不多也就是大多数人摸鱼后间歇性瞅一眼或者两眼的频率。等那些因为觉得没意思而转移了注意力的人重新把视线聚焦到知夏身上,就发现她所在的队伍已经成功以第一名的成绩出线了,正处于休息时间,而弹幕上一直疯狂滚动“知夏牛批”、“国家队不愧是国家队”之类的话。

  【抱歉,我刚刚摸鱼了……所以我错过了什么?】有吃瓜网友忍不住弱弱在弹幕发问,然后便被指路去微博看“知夏学习强国后援会”光速出的那个划重点的加速版视频。

  的确,刚开始的题目比较简单,而且知夏他们几个人的动作又像是复制粘贴,毫无看点,连cp都嗑不到糖,真就是做题,似乎没有太多的看点,但其实看点不要太足。

  尤其是粉丝们在看到和知夏同组其他几个省队的参赛选手都拧着眉在苦思冥想,甚至有一个女生因为中间不小心算错了一步导致后面跟不上而太过着急和压力大,甚至忍不住哭出了声时,他们几个的冷静一致反倒成了全组七个队伍中最独树一帜的新奇存在。

  评论区的粉丝们都在翘小尾巴,觉得爱豆实在给他们争光。

  【大家都在急慌慌,夏夏却特别冷静。那个侧颜,那个眼神,还有成绩出来时的勾唇邪魅一笑……啊啊啊!第一次觉得夏夏有点帅,我我我……我突然觉得自己要转女友粉[捂脸]】

  【我有错,我觉得题目太简单就去打了局游戏,然后再回来就已经是战况胶着的高.潮阶段了,幸好没有完全错过。这个圈重点的加速版应该是比较快速可以安利到夏夏在第一轮比赛‘帅气’的点的利器,但真的还是完整版最带感,感兴趣的姐妹们可以等一下官方出视频,绝对是绝美飒飒夏。】

  【路人们记得看成绩啊!成绩!重点不是夏夏他们心态多好,是他们确实实力摆在了那里,国家队就是国家队的,数学好果然物理也不会怎么差。他们那个组的第三名队伍错了十二题,第二名的队也错了五题,但夏夏他们队是全对,而且书写还特别好康qwq】

  …………

  “学习强国应援会”只是匆忙间出了一个加速版,对内容的剪辑把控上并没有如何精细,但很快就有擅长剪辑的粉丝合作进行了二次剪辑并重新发博,尤其是在粉丝滤镜的作用下,对于一些苏点和爽点的把握更是到位,就愈发引流了一波路人来围观这个别出心裁的宛若综艺节目一般的物理竞赛。

  即将进入第二轮比赛,在计算量的基础上,对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而正如考研或者面试的时候需要把导师、领导的作品通读一遍,了解他们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以应对接下来有可能出现的许多问题一样,第二轮的题目是教授出的,显然会比较偏向量子物理方面,而实际上大家猜测第三轮的实操可能也和量子物理有关。

  果然,不出大家的猜测,第二轮的题目的确是以“量子物理”为主题出的一个综合题,以“量子态”和“概率密度”为最基础的点进行难度延伸。

  第七三章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 第一轮的比赛更多还是偏向于数学, 毕竟计算量是大头,第二轮才是真的体现出了“物理”的这个学科门类的特有深度,也没有再给观众们先前那种“我也会做”的错觉。

  从前,知夏就是研究的物理方向, 甚至方向也是和这个教授一样的量子物理,更是被称为“史上最年轻也最有潜力的科学家”, 专利成果和论文的数量都很可观。

  直观表示的话,比起“计算”这个天赋技能, “物理研究和实操”其实才是知夏真正深入的领域。

  也就是说,比起第一轮所谓的“稳”, 在其他选手看来比较有挑战性的第二轮和第三轮,才是她最能发挥出自己真正水平的主战场。

  随着直播的镜头扫过试题以及各个参赛选手, 直播间的弹幕也逐渐增多。看着知夏与第一轮时无二的沉着面容,粉丝们怀揣着一种极为骄傲的心态开始了“自贬”。

  【物理什么的……和数学一样,是真的学不会啊[留下卑微的泪水.jpg]】

  【原谅本初中生对物理的印象一直都是很简单的电线圈、电路瞎搞地组合,还曾觉得和美术有的一拼……其实真的是一点都不简单[跪了]这都是些什么魔鬼图和魔鬼式子啊】

  【刚刚第一轮的时候看知夏他们做题的速度那么快, 还觉得是题目本身就不太难的原因,但现在这个难度他们还是保持和刚才一样的速度就是真的……变态(小声哔哔)】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我理智上很清楚自己和这种国家队大佬的差距, 但情感上也是真的蜜汁骄傲……啊啊啊啊啊啊, 不管了,反正我们家夏夏最棒!】

  【夏夏最棒!夏夏赛高!夏夏奥利给!夏夏我老公!】

  【?楼上的最后一句是不是混进了什么奇奇怪怪的言论?(脑海里突然多了些新的知识.jpg)】

  …………

  “吴教授,今年的好苗子似乎挺多。”台下,几个老师凑在一起聊天, 因为此时的这个氛围和场景,自然而然话题就围绕着本届参赛选手展开,“您有什么比较看好的学生吗?”

  仰头,喝了口温水润嗓,“嘎吱”地重新将保温杯的盖子旋上,将之放回到桌面,吴教授点点头:“嗯,关注了几个学生。”

  “几个?”闻言,一个留着“地中海”发型的中年男老师便看着场上的七个省队成员,掰着手指头仔细数了数,“我猜应该是知夏他们队和霍成云那个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