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清穿之嫡长子第79节(1 / 2)





  弘晖将乌拉那拉氏所说的话放在心里过了一遍,然后看向她郑重许诺道,“额娘放心,儿子日后行事不会再这般无章法。”

  见此乌拉那拉氏才放心些,她清楚自己儿子是个心里有数的,便没再念叨,而是提起入宫之事。

  如今康熙刚刚薨逝,遗体还停留在乾清宫,四爷虽然入了宫,但还在忙于交接事宜,而乌拉那拉氏作为四爷的嫡福晋,马上就要成为皇后了,同样是有许多事情要忙活,明日就要准备入宫接手宫务,但是四爷后院其他女人却还要再过段时间才能进宫,康熙一死,还留下了不少的妃嫔呢,等新皇入宫那些妃嫔就成了太妃太嫔,只有等她们迁了宫才能给四爷的后院挪出位置来。

  乌拉那拉氏跟弘晖提起这些时,感到一阵头痛,她自己进宫要忙活的事情不少,宫里人多眼杂,各宫主子娘娘也都是不好相与的,只怕明日没那么顺利,而她离开王府进了皇宫心里也不踏实,没她在雍王府守着,谁知道后院里那群女人会不会在这节骨眼上犯蠢。

  弘晖听了他额娘的抱怨,只能安抚两句,他对这些事情都已经提前预想过,所以先前才去找了胤禟许下重利。

  “明日额娘进宫,玛嬷定会帮衬着些,而宜妃娘娘那里许是也能帮上一些忙……”

  宜妃可是一向与德妃不对付,两人是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了,如今四爷上位意味着宜妃马上就要在身份上输德妃一截,乌拉那拉氏都能想象到以宜妃的性子,心里肯定是不服气极了,如何还会帮衬自己,可她看着弘晖时,只见他一脸认真,神情不似作假,便知他必定是又谋划了什么,顿时觉得心里熨帖。

  “明日你随我一起进宫去,等将宫里各处人手都清点好,也能让王府里其他人能早点搬进宫……”乌拉那拉氏开口做了决定,至于她进宫后这王府的内务她也想到了合适的托付人选,那便是弘昀的嫡福晋,好歹也是大选出身,家世不差于瓜尔佳氏,想必在出阁前就已经在家中学过掌家中馈,乌拉那拉氏打算再留下一两个心腹嬷嬷帮着看守,短短几日应该是出不了岔子的。

  对于这些中馈内务之事,弘晖半点不懂,并没有开口干预,而是从他额娘那里辞别,回到自己院里歇下,就等着明日与乌拉那拉氏一起再进宫去。

  如今再进宫,心底却不像之前那般紧张了,连早起准备都松懈了不少,府里人都喜气洋洋的一片高兴,哪里还需像之前那样战战兢兢就怕误了时辰。

  而在弘晖与乌拉那拉氏进宫前,这紫禁城里就已经热闹起来,弘晖昨日找完胤禟后就匆匆离去,而胤禟却是又跑了一趟皇宫,将弘晖说与他的事情都告诉了宜妃。

  宜妃对德妃即将成为太后之事确实很不甘心,但即便是不甘心又无可奈何,其实她早就认清太后之位基本上与自己无缘,她的长子胤祺虽然有着亲王之位,但却是个木讷性子,在康熙跟前宠爱平平,至于幼子胤禟虽然是个嘴甜讨喜的,偏生每日就爱商贾之事,惹得康熙见了就怒骂,宜妃看得胆战心惊,哪里还指望胤禟能有这般造化。

  虽然如此,宜妃对于自己的老对手马上就要压在自己头上这事还是心里不得劲,但是在听完胤禟所说后,就立马态度不一样了。

  宜妃一向偏爱自己的小儿子,对于胤禟心里的怨憎她并非不清楚,可自己也没办法让儿子爵位更高些,但是如今弘晖却抛出了橄榄枝,宗室的掌权人,那可是有实权的,比一个亲王爵位还让人心动,就算是宜妃听了也忍不住心中火热。

  仔细想想,其实她得罪德妃和老四确实不划算啊,自己在宫里熬了这么多年,都将先帝熬走了,也该随儿子们出宫享享福,何必非要在宫里给人添堵呢?

  第109章 日常一章

  原本这宫里还有不少人都等着看热闹呢, 尤其是以荣妃为首的妃嫔,毕竟之前在前朝中诚亲王胤祉的呼声也很高,荣妃心里未尝就没有一点野望, 可如今却是雍亲王荣登大宝, 这让荣妃一系的妃嫔心里都怄气, 她们就指望着宜妃能折腾一番。

  没想到等宜妃露面时,不仅没有像以往那样与德妃掐起来,瞧着竟还像是有意奉承着德妃?这让后宫众人见了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心思转得快的很快就反应过来, 看来这雍亲王登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与其在这里不甘心唱反调,还不如早点抱上德妃的大腿为妙。

  等乌拉那拉氏进宫的时候, 便发现这宫里娘娘们竟比她原先想的要好相处多了,几乎无人会故意为难她, 甚至还态度亲热, 尤其是如今还掌握宫权的佟贵妃,对待更是态度亲切, 仔细提点了她许多处,这让提心吊胆进宫的乌拉那拉氏心里不禁松了一口气。

  诚亲王的势力本就比不上胤禛, 而且他的派系也多是以文人居多, 这些人虽然笔杆子厉害,但也都要名声的, 在康熙晚年时候基本已经表露了姿态, 众人差不多都清楚先帝心中所属, 就算对严苛冷酷的雍亲王心生抵触,都各自小心伺候着,哪里还敢公然出言反对, 而荣妃在后宫同样如此。

  她虽然是四妃之一,但是年龄居长,在康熙那里的恩宠根本比不上宜德二妃,先前康熙在世时她就要避让这二人的锋芒,如今也是指望着挑唆宜妃行事,等见到宜妃主动退让了,荣妃自然是偃旗息鼓,败兴而归。

  弘晖与四爷配合得很好,在康熙驾崩后的短短几日里,就将前朝后宫都把控在手中,稳住了人心,也让四爷登基这事成了众人接受的事情,而弘晖并没有就此掉以轻心,仍然让人留意民间舆论,就怕还有人想要搞幺蛾子。

  而弘晖担心的这些都没有发生,但是他派下去盯梢的人还是派上了用场。

  康熙驾崩的消息很快就被递送到地方各州县,而外放在各地的皇子阿哥在收到丧报后就立马启程回京,等四爷接手了京中兵力,将整个京城都掌控在掌中时,胤祺、胤禩与胤祥、胤祯都回到京中,而其中当属胤禩心情最为复杂。

  他不过是出京了两年而已,再次回来就已经是物是人非。

  胤禩心里对那个九五之尊的位置也曾有过想法,毕竟那时的他在朝中也是有诸多拥簇者,而且皇阿玛也是对他予以重任,他以为只要自己做得够好,皇阿玛就会看在眼里,然后承认他。可惜,这个想法最终还是被皇阿玛彻底粉碎,让他再也不抱任何希望。

  胤禩在回到京中后,就待在自己的王府里闭门不出,以前那些追随过他的朝官们如今早就没了人影,在这国丧时候,更无人上门拜访,而对于先帝丧礼要如何举办,宫里也没派人让他入宫商议,胤禩便只当不知,其实他还是有些不想再踏进那个地方,仿佛只要不靠近,那个人就依然好端端在里面。

  先是他母妃,如今又是那个人,胤禩心里苦涩,以后那个皇城就与他再无半点关系了吧。

  当初胤禩出京去西伯利亚的时候,是只身上任,根本没带家眷,郭络罗氏心底难过,好不容易等到了胤禩回京,却还是见他一副伤神模样,心里也跟着难受,如今她早就不指望那些荣华富贵,只盼着能与八爷好好过日子。

  胤禩被派去西伯利亚的两年里,她只觉得这偌大的贝勒府冷冷清清,无时无刻不想着踏上列车北上,可她如今不再像以前那般肆意,她不能再给八爷惹祸了。

  “福晋,宫里来人了。”门房小厮连忙来通报。

  郭络罗氏伸手抚了一下脸庞,顿时将脸上哀伤收起,睥睨着小厮,“让人好生招待着,本福晋与爷待会儿就过去。”

  小厮“嗻”一声,就立刻领命转身离去,而郭络罗氏等他身影消失后,才不忙不慌地往胤禩院子走去,心里却思忖着宫里这时来人会是何目的。

  而胤禩在听到宫里来人时,也不过是神情片刻恍惚,然后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人是老四派来的,而不是他皇阿玛,敛去神情,稍作一番收拾就与郭络罗氏携手去接待宫里出来的太监。

  其实当初他也没少给老四使绊子,胤禩走在路上居然还有些心情想着以前的那些恩怨,他发现此刻自己心里意外地平静。他不知道老四这个最终胜利者会是怎样审判他,但是胤禩已经不在乎了,在后来的几年,他被皇阿玛喝斥,又被弘晖下套捉弄,最后派遣给他的尽是苦差事。

  等到了西伯利亚后,日子就更加艰苦,那里什么都没有,不仅是吃食和住宅,还有比京城寒冷数倍的风雪,而从小就在宫里长大的胤禩还是头一回感受这样的日子,北边的风雪让他好几次都恍惚怀疑京中的记忆是不是只是自己的一场梦,只有北地的艰苦寒冷才是最真实的,等待得久了,心底的那些怨憎就渐渐散去,最终是释然。

  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西伯利亚已经大变样了,从山东、京城这边运去的大量钢筋水泥,一座座楼房建起,还有弘晖要求的学校、医院,原先还荒无人烟的地方很快多了人气,越来越多的人搬了过去,渐渐有了吆喝声、孩童声,甚至是鸡鸣狗吠声,这些变化都是在胤禩眼皮底下出现的,那种充实感竟让他觉得比在京中的日子更有盼头。

  在西伯利亚,他不需要去算计着任何人,每日想的也只是将房子建好,在风雪来临前让迁民都能住上房子,再多建些学校,让孩子们都进学校念书,这样简单的日子是他以前从未感受过的,而那里的百姓多数都是行伍家属,性子直爽豪迈,他们知道胤禩是皇帝的儿子,只当他是尊贵人,殊不知胤禩已经被康熙厌弃。

  不过也不打紧,那些人根本不在意康熙到底在不在意他,他们对胤禩的感激在于胤禩为他们造的房子,甚至还会特地从家中带些鸡蛋和绿蔬送到胤禩所住的临时官署,那估计是胤禩收到最廉价的礼了,但也是最难得的。

  那样的日子是既难得又难忘,直到京中的丧报将胤禩唤醒,他终究不是属于那里。

  等胤禩和郭络罗氏走到前厅时,便发现这传旨的太监果然是他不熟悉的,相比定是老四的亲信了,按着规矩行完礼后,就静静等着对方宣旨。

  如今胤禛已经将朝政掌握在手中,而弘晖则是提议给诸王封赏。

  新皇登基后,为自己的兄弟封赏不是稀奇事情,但是胤禩与郭络罗氏没想到胤禛居然也会封赏他们,而且还是十分大方地给了亲王爵位。

  其实新皇封赏兄弟往往是有多重目的,往往都是关系亲密的,譬如十三、十四这种,当然也存在那种特意彰显自己仁义的,但是胤禩觉得老四没必要非要用封赏自己来彰显手足仁爱,因为还有老三、老五甚至是老九、老十他们几个,何必要封赏自己这个死对头呢。

  宣旨太监将圣旨读完后,便发现这新上任的廉亲王与福晋居然都傻愣在那里,不由笑眯眯开口提醒道,“廉亲王,还是快些接旨吧,咱家还等着回宫复命呢。”

  郭络罗氏连忙拉着胤禩接过旨意,然后又对着身旁的嬷嬷递了一个颜色,嬷嬷机灵地塞给太监一个荷包。

  对于送上门的荷包,宣旨太监没有拒绝,不动声色塞进自己的袖口后才透露几句,“给诸王封赏之事,是弘晖世子向皇上提起的,不过王爷的爵位是圣上钦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