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清穿之嫡长子第40节(1 / 2)





  其实胤祯过来还有一事,他想知道那水泥是否可以用在河口上,那用水泥修缮过的道路无比坚硬,若是能用在河口上,日后就不怕决堤之事。

  第46章 二合一

  “十四叔想要用水泥去修缮河口?”弘晖皱眉, “这恐怕不行……”

  “黄河河段的几个河口不都是用石头泥土堆积起来的吗,这水泥凝固后,比那普通的石头还要硬几分, 怎么就不行呢?”

  胤祯的语气有些着急, 黄河决口可不是小事, 如今决口那一带数千万的田亩被大水给淹了,百姓屋宅更是被大水冲垮,关键是这大雨还没停下来,照这样下去, 其他几个河口也不一定能坚持住, 官府必须不断增加人数去防汛,还要加固各河口。

  虽然如今洪水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加固河口能减少更多的损失。

  胤祯在一听到这个消息时,就立刻想到了他们水泥工坊的水泥, 既然他们修筑出来的道路都这么坚硬, 那想必也可以用来修筑河口吧。

  不仅是他这么想,就连康熙也有这样的念头, 昨日夜里京城收到快马加鞭送来的洪水消息,康熙差不多是一宿没阖眼, 第二日天没亮就起来处理朝事, 而朝中百官消息灵通的差不多也是夜里就已经收到消息,今早入朝时各个都脸上挂满了心思。

  如今这黄河一带已经有几十万的难民向京城涌来, 朝廷若是不安抚好, 很容易就被别有用心之人挑唆成事, 应立刻派人来安抚赈济灾民。除此之外,他们对江南一带更是忧心忡忡,南方本就多雨, 江淮一带自古容易形成洪涝,只怕此刻已经有地方决堤,只是路途离得远些消息尚未送到罢了。

  康熙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不能就这样干等着,必须立刻安排起来,这黄河一带的灾民需要安抚,江南那边也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只是赈济灾民需要银子,不管是黄河一带,还是江南地区,这下子都要掏出不少银子来,而国库的余银本就不多。

  康熙忍不住叹气,这个时候就无比期待弘晖与胤禟他们的那出海队伍能早点回来,这样朝廷的国库才能早日丰盈起来啊。

  也不知十四与弘晖那里怎么样了,康熙一早就收到消息,知道十四去找城外找弘晖了,他让城门的人盯紧些,因大批难民向京城方向用来,如今京城城门早就已经关闭起来,等十四与弘晖回京的时候,只有士兵放行他们才能进来。

  胤祯在庄子上劝着弘晖,让他赶紧收拾细软与自己一起回京,要不然等难民们堵到城门下,他们再想要进城就有些麻烦,那些难民肯定会闹事。

  弘晖皱眉,“朝廷就这样将难民关在城外吗?”

  “要不然呢,若是将他们都放进去,那京城岂不是要乱套。”胤祯见他一脸担忧,安慰道,“不用担心,朝廷并不是就这么不管他们了,到时候会有官员在城门口施粥赈济,皇阿玛还会派下太医驻扎城外……”

  弘晖这才面色缓和几分,他很听话地让人去收拾行李,乖乖地准备带着德伍与乌智与胤祯一道回去,不过却将大部分侍卫给留了下来,如今向京城涌来的难民虽然可怜,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攻击性,他这个庄子上田地不少,因为在京城开了玉华居,庄子里还储藏了不少粮食。

  弘晖并不吝于粮食,但是这些粮食在惊惶逃难的灾民面前很容易就让他们失控,若是人群中再混入几个居心叵测的人,自己的庄子庄户很可能会变得下场更可怜,而且既然胤祯说了到时候会有官府的人专门负责赈济,那他目前只需要让庄子里的人守好地盘与物资,不给朝廷添乱,那便是最好不过的了。

  王府出来的侍卫都是属于有编制的,不仅各个都腿长个高身板结实,而且身侧还挂了佩刀,瞧着就不好惹,那些灾民若真的路过庄子时,这些人只需往那儿一站,想要趁乱生事的人就要好生掂量掂量,能劝退大部分人。

  所以弘晖与胤祯离开时很安心,而等入城后却有不少麻烦。

  胤祯先前想要用水泥去修筑河口,但是弘晖却道光是凭借水泥是不行的,必须要进行再加工才可以。

  其实弘晖听到胤祯的想法时,第一反应就是建大坝、修水库,但是这个工程可不容易,与它相比,先前的内城改造简直就是小儿科,想要建大坝修水库,至少先得钢筋弄出来,没有钢筋搭骨架,光是凭借着水泥造出来的大坝,会很容易就被大水给冲塌方了,到时候造成的伤亡只怕不低于眼下所遇到的。

  而若是想要造出钢筋的话,那就必须得将炼钢搞起来,可弘晖眼下还不打算这么做。

  几乎是不管哪个朝代,盐铁一直都是被官府把握在手里,前者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后者则是与武器军备紧密相关,别看弘晖如今各种生意做得火热,康熙一直都置之不理,甚至对于百官的刁难有时候还会偏向于他,但若是弘晖将手伸向盐铁两块,就算百官没坑声,康熙都会亲自来削他。

  四爷作为雍郡王,王府里的府兵侍卫数量都是有限制的,而王府里也只能有与人数差不多的兵器武甲,若是被人发现私藏了大批的的武器装备,差不多就等同于是谋反之罪,便是被康熙砍了脑袋都不冤的那种。

  弘晖先前想要造几辆自行车,都是特地从他阿玛那里申请得到了铁矿,如今他若是说想要去炼钢,不管是康熙还是四爷,估计都不会放心,所以就只能另寻办法。

  钢筋在建筑中的主要用处在于搭建骨架,而且若是用钢筋混凝土造房的话,不仅房屋建筑的结构整体性更好,抗震效果不错,而且还十分经久难用,可惜眼下弘晖弄不出这钢筋,那就只能找其他物品来代替,他想到了空心水泥砖与混凝土。

  这空心水泥砖一听便是用水泥造出来的砖头,不过它的内里却是空心的,这样的砖头有不少好处,不仅有着水泥的坚实牢固,而且因为中间空心,所以整体重量比一般同大小的砖头要轻不少,不管是建造房子还是其他建筑,都不会对其地基造成太大压力。而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同样也是水泥,不过是添加了砂石、水以及一些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而这混凝土与水泥相比,性能提高不少,不仅强度与耐久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其完全硬化之前还有很好地塑性。

  若是用这空心水泥砖加上混凝土来为河口加固,说不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胤祯听着他介绍了半天的性能作用,勉强算是听懂了弘晖的意思,他一拍大腿,“那就赶紧安排工坊那边将这水泥砖还有那什么混凝土给造出来……”

  弘晖打断他的话,“十四叔莫不是忘了,如今城门都关闭起来,咱们如何让水泥坊那边还继续做工?”

  工人住在那工坊,总归是要吃喝用度的,到时候等难民们被堵在城门外,水泥工坊那边的工人能不遭殃?

  在经历了死亡、饥荒后,谁也不敢保证那些原本只是淳朴老实的百姓会不会做出违背道德与律法的事情,弘晖也不想拿水泥坊的工人生命来试验。

  胤祯听了略作思索,“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咱们那工坊里还有不少的水泥,趁着难民还没过来,咱们先让人将那些水泥给运进城……”

  他的想法是就在外城开一间加工坊,而且外城本来就有不少的工坊,他们将加工坊开在外城也算不得奇怪与突兀,其实京郊那里原本格外荒芜,若非是弘晖在那里连着开了数家工坊,造成那儿的人流越来越多,众人也没想过会往城外跑。

  弘晖听着这个提议,心里不太满意,这水泥加工坊可不同羊毛纺,它造成的污染要比后者厉害多了,但是眼前也没什么更好的法子了,只好道,“那目前就暂时如此,等到此次灾民安抚好后,再将它迁出去……”

  胤祯可有可无地点点头,他只关心加工坊的开工,“那我立刻安排人手了?”

  等加工坊开工,不仅需要人手,还要为工坊寻找合适的新地址,这些事都挺琐碎的,弘晖点点头,任由胤祯去安排这些,而他自己则是要去将空心水泥砖、混凝土的制造方法写出来,其中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按比例搭配而成,但具体的比例他却记得不是很清楚,等工坊建成,还要让工匠们多试几次才行。

  弘晖回到雍王府后,见四爷忙得整日不见踪影也不以为意,这两日江南那边果然传来消息,扬州、淮安等城镇都被淹了,如今朝中吵得不可开交,无外乎是为了派何人去江南赈灾的事情。

  他没有对此过多关注,这两日黄河一带的难民已经抵达京郊外面,朝廷确实安排了人手在城门处施粥,他还特地跑去看了一眼,许是天子脚下盯的人多,官员们也不敢克扣太多,那白粥还算过得去,虽然不是特别粘稠,但也不至于寡淡如水,听闻那粥里特地还撒了些细盐。

  不过官府的白粥供应每天只有一顿,而且还是限量的,每日总会有些人排到最后然后一口也没吃上,弘晖瞧着排在后面的大多数都是半大的孩子,要么就是体力较差的老人。

  每日施粥的时候,这些难民犹如疯抢般,朝廷派了不少士兵在旁边守着,各个手里拿着出鞘的刀剑,这些难民不敢造次,都乖乖地排队,但是一到点他们就速度飞快,推挤碰撞更是难免,那些失了父母的孩子或者是年老力衰的老人自然是争不过年轻力壮的,就只能排在队伍最后面。

  等过了头两日后,朝中的不少大户也都纷纷跟着出来施粥,甚至有不少人家的夫人姑娘还亲自过来走了一趟,弘晖冷眼望着,不管这些人是想作秀图个名声,还是实打实的菩萨心肠,对如今受灾的百姓来说,总归是件好事,有了京中大户的加入,朝廷施粥的压力明显小了不少,就连那些老人与孩子也能吃的比以前多些了。

  弘晖也让人推了装满菜粥的木桶来,搭起一个临时的大棚,跟着其他人一起施粥,他早就让玉华台那边歇业,将庄子上与酒楼里储存的粮食都拉了过来,清点一下发现数量竟然不少,不过不像旁人都树了一个明显的旗帜表明身份,弘晖手下的人却是格外的低调。

  他心里清楚,作为一个王府阿哥,这种彰显贤德的机会还是少沾为好,反正他也不图这些人的回报。

  有了朝廷与京中大户的施粥,这些受灾的难民原本惊惶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摆脱了洪水给他们带来的阴影,不过是一夜之间,多少人家家破人亡,他们这些走到京城的人虽然看起来形容狼狈,但其实已经实属幸运,至少他们还活着。

  京城城墙上日夜都有士兵把守着,而这几天士兵们心里不好受,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候,都能听到城墙外有人在啜泣,一开始只是很轻微的一两声,到后来就哭成了一片,在静默的环境里情绪是最容易传人的,城墙上的士兵听着底下哭成一片,有不少人从最初的压抑哭泣到后来抱团痛苦,那哭声听在耳朵里只觉得无比心酸难受。

  原本难民们只为讨一口吃的艰难地活着,他们一路走了几十里才到城门这里,如今有了官府的赈济勉强能活下来了,他们心里松一口气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更大的绝望。

  官府不可能一直赈济他们,日后他们要怎么过活呢,老家的田亩全被淹了,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而老家的房子也被水给冲没了,还有平日养的那些鸡鸭更是一个不剩,不少人想起自己辛辛苦苦养的猪豚,哭得无比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