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节(2 / 2)


  沈韶光看她孺子可教,便说得越发多了,“前两年流行的红豆朱唇,就那么一点点,放在银盆大脸上,真的美吗还有开额,”说起这个流行风尚,沈韶光就想吐槽,“把前额头发剃了,弄得额头有朱雀大街那么宽,干吗想走马车还是这脸上又是面靥又是花钿的,嫌场地不够,操练不开,要再开拓一块”

  庞二娘“噗嗤”一声笑了,这么多风尚中,她唯一没跟风的就是这“开额”了。确实不好看,但也确实流行,且比各种眉毛形状流行的时候更长。

  两人聊着,快起更了,庞二娘才走。临走庞二娘才想起来,今日没等到林少尹,说得高兴,竟然把这个茬儿忘了

  沈韶光笑着招呼:“二娘明日再见。”

  回去把庞二娘婢子留在柜上的银子扔进小钱篓子,沈韶光眯起笑眼,这里面一定有一两银子的讲课费,知识就是财富啊

  庞二娘日日来与沈韶光胡混,混了七八日,小脸都越发圆了,才等来林少尹。

  林晏又是加班晚了,犯夜禁回来,看见沈记的灯光,便下了车,让侍从们先回去,自己缓步走进来。

  一进门便听到沈小娘子的笑语声,“这妆容也似做文章,需有详略轻重。脸上若眉眼长得好,便突出眉眼,若嘴巴长得俏,便着重点画朱唇,若满脸的浓墨重彩,哪里都想突出,便成了画画儿的调色盘子了”

  文章之道,详略轻重林晏转过小屏风,便看见角落中的沈小娘子和庞二娘。

  对上庞二娘突然亮起来的眼睛,林晏垂下眼,对她微微颔首,朝对角儿的位子走去。

  沈韶光扭头,二娘功夫不负有心人,花了有二十几两银子,总算等来了这位。

  庞二娘轻轻碰一下鬓角的桃花钗,抻一抻衣襟,挑眉看沈韶光,用目光问她衣饰妆面是不是妥当

  沈韶光肯定地点点头,今天的庞二娘确实很漂亮,俏丽的桃花妆,撒花衫子,带着股子少女的娇憨,比去年头一次见时那金碧辉煌的样子,好看太多。二娘于化妆打扮上,还是很有灵气的。

  “林郎”庞二娘走上前去一福。

  沈韶光避去厨房,又拉住要端茶饮出去的阿圆,以免尴尬。

  “林郎这么晚来吃饭,衙门间的事果真繁忙。”含笑的少女音。

  “在其位谋其政而已。”淡淡的男声。

  “林郎是在忙后日上巳节的事吗那林郎去不去曲江听闻今年上巳节新科进士要曲江探花,果真吗”

  “是。”却不知道这个“是”是回答三连问里的哪一个。

  “听说,当年林郎也是探花郎,是真的吗”声音中的希冀、娇怯让沈韶光听了都心里一动,少女心事总是诗啊

  不过,如此严肃的林少尹居然还有这样风流的经历但转念一想,也是,以这位的相貌风姿,被挑为探花郎,也不奇怪。这个时候的探花郎还不是进士第三名的专称,而是捡着新科进士里最年少俊美的那个担任的一个临时风雅职务,专司探访名园,采摘鲜花。

  “夜深了,女郎尽早回去吧。”越发冷淡的声音。

  “儿,儿是想问问”

  “女郎回去吧。”庞二娘后面的话被严肃地截住了。

  庞二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大眼睛泛起雾气来,咬咬唇,跺脚转身走了。

  听了门响,沈韶光才让阿圆把茶饮端出去。

  庞二娘刚说话时,于三便觉得这林少尹不地道,沾花惹草的,后来听他一口回绝,又觉得他铁石心肠,不知道怜香惜玉。于三皱眉瞥沈韶光一眼,你这是什么眼光光知道看脸

  沈韶光拿了菜单子出来,笑问林晏:“林郎君今日吃点什么”

  听着沈韶光这冠冕堂皇的“林郎君”,对比刚才庞家女郎的“林郎”,林晏抿抿嘴,“小娘子随意安排就是。”

  “好嘞,郎君稍候”沈韶光收了菜单子,笑道。

  听了这声把姓都去掉的“郎君”,就如叫随意一个食客一般,林晏的嘴抿得越发深了。

  沈韶光回到厨房,让于三给林晏用嫩韭黄炒鸡蛋,羊角葱炒腊肉,再凉拌个春葵、蒸个豆腐,又亲自把芫荽剁碎,掺在肉末中做了个清淡的水汆丸子。两个人一起做,快得很,一会工夫便成了,再加上椒盐蒸饼,让阿圆用托盘送出去。

  过了一会儿,估摸着吃得差不多了,沈韶光出来招呼,“林郎君可还要添些什么”

  林晏顿了一下,垂着眼道:“很好,菜蔬很嫩,圆子也很香,多谢。”

  “……”哦,玛丽婶婶的苹果派啊看我听到了什么这位林少尹竟然夸好吃这位先生是受了什么刺激

  “林郎君不要客气。”沈韶光假笑。

  林晏看她一眼,低头拿起茶饮杯子。

  第51章 曲江探花郎

  上巳节是个好日子,不管是对游春的来说,还是对摆小摊儿的来说。

  沈韶光早早地雇下了两辆骡车,与于三、阿圆等准备各种食材的成品半成品,只等时候一到,去曲江边再大赚一笔。

  阿圆和于三都没经历过这阵仗,更遑论阿昌。单知道以前小娘子摆过摊子卖煎饼,不知道现在也可以随时“店变摊”的。

  沈韶光得意地跟他们显摆去年端午节摆摊儿的成绩,“那么几大桶冰镇酸梅饮子,都让禁军的人包了,别的人再想买也没有了。过完节,那买酸梅饮子的校尉又找过来,我便干脆把方子也卖给了他。”

  三人被这一波新的骚操作又震了一下,所以,方子也能卖

  “卖了多少钱”阿昌问。

  沈韶光卖关子,“你们猜。”

  “五两。”阿昌想了想。

  阿圆常帮沈韶光算账,觉得五两不足以让小娘子这般得意,“十两。”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