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0节(1 / 2)





  这样的春盘一推出,便受到了热烈欢迎。一食案的盘盘碟碟,五颜六色,香气扑鼻,普通人家,谁吃过这样讲究、堪称奢豪的春盘关键,所费不贵,毕竟猪肉便宜。更关键,它是真的好吃啊,本来只是过节应景的东西,竟然成了真正的美味。

  这春盘从立春头一日推出就开始热卖,过了立春,还有不少闻风来尝鲜的;开始还是在店里吃,后来又有不少要外带或外送。一直卖到过上元节,算是稍微阻了一下,但沈韶光觉得,节后还会不断有人来吃,毕竟进了二月、三月,真正的春季菜蔬下来,那时候的春饼才真好吃呢。

  “那时候的菘菜萝卜就不行了,换成春韭鸡蛋,菠菜粉条,肉丝荠菜,如果再加上顶花带刺儿的小胡瓜,这样的春饼……”沈韶光一边做包汤圆,一边跟阿圆畅想。

  阿圆咽口口水,接话儿道:“这样的春饼我能吃八九张。”

  沈韶光:“……”

  沈韶光看看阿圆的腰身:“阿圆啊,你可曾听过‘二三四月不减肥,六七八月徒伤悲’的话”

  阿圆干脆地摇头:“没有!”

  身后一声“嗤”笑,不用回头,也知道是于三。

  阿圆想了想,“等吃过了这有菠菜、小胡瓜的春盘,我再减。”

  沈韶光点点头,有个日期就行。

  身后凉凉的声音:“等胡瓜下来,你吃的就是‘夏盘’了,六七八月怕是伤悲定了。”

  阿圆气鼓鼓地瞪于三一眼,不说话。

  其实刚才是沈韶光说溜了嘴,在后世,黄瓜实在是顶容易得的东西,每次吃卷春饼,必有的。

  沈韶光回头警告于三一眼,说笑话哄阿圆开心,“其实春天也有胡瓜,只是不易得而已。说前朝的时候啊——”

  只要一说“前朝”,这就是小娘子要讲古了,阿圆、阿昌赶忙竖起耳朵听,便是于三也放轻了手里的动作。

  “有一年元正的时候,圣人要吃胡瓜,派宦者出去采买。这天寒地冻的,上哪儿买去嗯,就恰碰见有一个人在东市拿着两根胡瓜在卖。宦者大喜过望,便问索价几何。那卖瓜的道:‘五十两银子一根,两根要一百两。’”

  阿圆阿昌都张大嘴巴。

  “那宦者嫌贵,夏天的时候,两文钱买好几根。那卖瓜的道:‘既然嫌贵,就不要买。我自家留着吃。’说着便真个咔嚓咔嚓把其中一根吃了。”

  阿圆和阿昌的嘴张得更大,阿昌喃喃:“五十两银子就这么吃了……”

  “宦者着急了,怕他把剩下一根也要吃了,连忙拿出银钱要买,却哪知那卖瓜的又涨价了,剩下这一根就要一百两。”

  于三翘起嘴角,早就知道小娘子说话有机关,果然……

  “宦者又嫌贵,那卖瓜的道,‘既然嫌贵——’听了这话音儿,宦者连忙给了他银钱,买了那根硕果仅存的胡瓜。” 2

  阿圆阿昌哈哈大笑,于三也笑起来,低头接着做丝笼饼。

  这个时候,上元节还不是元宵一统天下的时代,各个人家吃的有肉粥、面蚕、丝笼饼,也有火蛾儿、玉梁糕、油之类。煮的粥、蒸的糕、炸的饼,各种食物乱战。

  已经这么乱了,就不怕更乱,汤圆必须也要出来刷一波存在感。沈韶光便包了最经典的黑芝麻馅儿汤圆,并把它推荐给上元日来吃饭的食客们。

  本朝人对甜食有偏爱,大多数食客对汤圆接受良好,比如林少尹。

  上元日三天放夜,不闭坊门,全城狂欢,“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这样长时间大范围的士庶万民狂欢,治安是个大问题。

  每逢这个时候,京城便金吾、京兆等多部门联动,争取不出现大纰漏——至于谁家婢子与人私奔、谁家进了小贼丢了点银子之类的,却是难免的。

  林晏作为京兆少尹,是主要负责人之一,连着值了两日班,第三日终于可得休息休息。本来想着在家陪祖母——江太夫人年老体衰,腰腿又不好,冬天出不得门,出来看灯是不能够的。

  但太夫人却一定要赶他出来,“上元节出去走一走,禳除邪魅,祈福健身。”

  祖母一颗拳拳疼爱之心,林晏不好违逆,便笑着答应了,想着出来在坊间转一转,应了景儿,便再回去陪祖母。

  坊内看灯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因这已是第三日,好些人在附近已经逛烦了,便都纷纷扩大了撒欢范围,比如去安福门看踏歌,去崇仁坊附近看百戏。

  不至于摩肩接踵,林晏倒还真逛出点趣味来。站在街头往前看,沿路花灯火树,猜灯谜的士子,婢子簇拥的女郎,拎着灯笼奔跑的小童……良辰美景,繁华安乐。

  略走几步,便看见沈记酒肆。

  林晏缓步走过去,抬头看沈记门前挂的花灯。灯只是普通的鼓形灯,上面贴的华胜却很新奇,竟是馄饨、玉尖面、烤鸡、肉串等等的图案。

  林晏不禁莞尔。

  撩开门帘进屋,便听得沈小娘子正笑道:“这个叫美人圆子。您看这皮子又白又软,多像漂亮小娘子的脸”

  带着小孙子来吃小食点心的老妇人笑起来,“这个名字取得好!”

  沈韶光也不过是逗趣罢了,若万一哪个诗人吃了这“美人圆子”,写诗赞颂一下,从此后代形容美人多了个“肤若汤圆皮”的说法……那就罪过了。

  听见门响,抬头,沈韶光微笑打招呼:“林郎君上元吉祥。”

  沈小娘子堪称温婉的笑容,门口活泼的华胜、“美人圆子”的名称,很好地诠释了何谓表里不一。好在林晏已经有些习惯了,也微笑道,“店主上元吉祥。”

  “林郎君要不要尝试一下我们的糯米圆子芝麻馅儿,又甜又香。”

  林晏点头:“也好。”

  汤圆好熟,一会便端上了桌。

  林晏拿羹勺舀出一个,轻轻咬开,果真味道不错,很是好吃。

  坐在更靠里面的祖孙吃完了往外走,“阿婆,这位郎君也吃美人呢。”

  “不是美人,是‘美人圆子’。”老妇人教导孙子。

  “什么是美人”

  “这店主小娘子就是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