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节(1 / 2)





  一种是:贺存先约了村里的孙思佳,然后被彭宇横刀夺爱,闹掰了,贺存求之不得伤心之余跟阮姗姗好了。

  第二种是:贺存脚踏两条船,阮姗姗当场捉女干,被拎了回去。

  不管是哪种传言,都没法影响阮姗姗的心情。

  以至于她回到知青点的时候,嘴里还哼着小曲。

  赵箐在院子里乘凉,她自诩是文化人,此刻拿了一本徐志摩的诗集,捏着嗓子在念: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看见阮姗姗回来,她不动声色的瞄上一眼,试图在对方的脸上找到些不快的痕迹。

  可是,出乎意料,阮姗姗脸上带着笑意,踏着轻快的步子去准备洗漱了。

  赵箐猛的合上书本,扫了一眼那些偷偷打量她的男知青,气呼呼的进了门。

  ——

  一连忙了三天,插秧的活也忙完了,村长对他们这一生产队的生产效率非常满意,让他们提前下了个早班。

  而且也给知青点布置了个任务,给村里去置换一台拖拉机,并添置一些农具。

  因为算数记账什么的,知青们的反应速度,要比村里那个记账的老会计麻利得多……最重要的是,老会计晕拖拉机。

  整个知青点只有贺存会开拖拉机,所以他光荣的获得了这次进县城的机会。

  傍晚,阮姗姗和王华在讨论新的头绳花样,贺存拿着纸笔在她们旁边坐下。

  “姗姗,明天我要进县城,你要是想给家里写信,我给你带。”然后又看了看王华:“王华同志也可以写。”

  王华笑眯眯的搬着凳子进了屋,“没有没有,我妈估计正带着哥哥的孩子开心着呢。”她可不想打扰他们搞对象。

  “贺大哥,我等会就写,正好也好久没给家里写信了。”她娇羞的低下头:“还有,跟家里人说说我和你的事。”

  贺存笑着夸她:“真是个乖巧的女儿。”

  说到家人,他也应该给原主的爸妈写点什么。

  被送去改造的日子可要比下乡知青苦多了,好歹他们前期还有国家的补贴,到了后来也能勉强自食其力。

  可是因为成分问题被改造的人,都是去了西部、北部的大农场,环境艰苦,饮食环境差别大,到了冬天天气寒冷,尤为难熬。

  离高考恢复时间,已经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了,很快,知青运动也会展开,很多人都能在这个机会中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

  在书中,原主的父母也迎来了平反,却因为原主的锒铛入狱而一蹶不振,后来在一个冬天染病,接连去世。

  给阮姗姗送了纸笔,贺存跑到知青点外的一个大石头上,拿起笔,慢慢的写着:

  爸妈,我在这里一切都很好,还给你们找了个儿媳妇……

  第10章 虚情假意的男知青[七零]

  远在西北的跃进农场,此时也正是忙碌的时候。

  这时候,草类最为茂盛,正是放牧的好时候。

  跟南方的大水漫灌的水田不同,西北地区气候恶劣,生产也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畜牧业,二是灌溉式农业。

  贺存的父亲贺景洪、母亲周曼都分在畜牧区。

  管理牲口并不比务农简单,早晨清早便将牲口赶出门,跟着当地的牧民在茫茫的草原上放牧,直到牲口吃饱,又必须赶在天黑之前回来。

  每日必做的还有挤奶的活,刚来时,周曼很不习惯,那牛羊的身上膻味和它们牲口的粪便味混合在一起,差点没让她休克。

  这一天,跟往常并无差别。

  贺景洪跟着当地的牧民一起外出放牧归家,刚走进农场,便听到负责管理农场大门的木拉提大叔咧着嘴冲他笑:

  “贺景洪,有你的包裹。”

  木拉提这个人为人热情,纵使这般艰苦的环境也从不会拿人包裹里的东西,只是按照惯例查看。

  贺景洪有些奇怪,来农场快两年了,也未曾有人给他寄过什么东西。

  当初他是因为一篇文章惹的祸,被认为是反|革|命|份子,连累了一家三口,哪里有人敢跟他们有什么联系。

  “木拉提大叔,确定是我的东西吗?”他有些不敢相信。

  “怎么会不是你的东西,你刚来时小白脸似的样子我还记得,咋会认错?”木拉提大叔检查了下包裹,便伸手递给他。

  “谢谢。”确认了是自己的东西,贺景洪有些惊喜,看到包裹里还有一些副食糖果,忙拿了两颗给木拉提大叔,喜滋滋的拿着东西回去了。

  包裹里有一封信,是远方的儿子寄过来的。

  因为两夫妻本来是教师,农闲的时候,偶尔还教教农场的孩子念念书,农场的管理员允许他们额外用木板搭了一个小房间,刚好放的下一张床,还有个转身的地。

  听到贺景洪说儿子来信,周曼连忙去洗干净双手,在床沿慢慢坐下,把信封撕开。

  周曼读信的声音很温柔,读着读着便流下了眼泪:“景洪,儿子处对象了。”

  “我看见了。”贺景洪坐在她的旁边,也已经红了眼眶。

  “对方也是个知青,说家里的条件很好……你说我们儿子配不配得上人家姑娘?”周曼有点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