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3节(1 / 2)





  王雅芝最后还是决定卖小鱼干,这一次并不会将赚来的钱交给婆婆保管。

  平时寇溪有时间也会陪着她一起跑市场,而这个所谓的“有时间”就是每个月红旗镇赶集的那三天。

  红旗镇现如今赶集的时间非常的固定,每个月5号、15号、25号固定三天赶集。

  寇溪也不去跟着那个潮流,把家里的小百货们搬出去卖。一般人家里没有油盐酱醋了,也不会真的挺到赶集的时候才会去买。更何况她家里卖学生用品类的东西更加齐全,各种作业本、文具应有尽有。包括漂亮的毽子,皮球之类的玩具也非常的全。更不要说琳良满目的小食品了,简直成了附近孩子们的乐园一般的存在。

  不过农村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赶集前后的一两天就不会去街上买东西了。从前寇溪就摸索出来这么一个规律了,除非是日常最必须的东西,比如盐啊、味精啊、糖啊作业本啊这些必须买的,他们一般都能等赶集的时候一块买。

  因此每个月四号五号、十四号十五号、二十四号二十五号就是寇溪跟王雅芝跑市场的日子。

  有时候当天寇溪跟王雅芝回不来,必须要在外面留宿,老于婆子的脸色就会非常的难看。好在有时候王雅芝会说那是因为有寇德旺陪着,所以她们两个女人才敢如此大胆。

  不过老于婆子心知肚明,不可能每一次都有寇德旺跟着。但是于大明又不愿意吃那份苦,她又舍不得不赚那笔钱,索性只能又气又恼但是还不舍得阻拦。

  王雅芝每隔几天就出去跑一跑市场送送货倒虽说不如最开始的效益好,但每个月也能有将近一百二三十块钱的收入。而且平时不出门的时候,她在家里面也不懒,总是将家里家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每次从外头回来都会去买点大骨头或者是买条鱼给女儿兜兜补一补营养。

  眼见着她现在出手阔绰了,老于婆子这心里头又不是滋味了。旁的不说,就是这每个礼拜回来都得买点肉吃就够败家了。王雅芝赚了钱不交到她手上,自己攥在手里这是要跟这个家分心啊。

  捉摸了两天咋跟王雅芝开口要钱,不知道如何开口。就见有人过来串门,找老于婆子借钱。那人倒不是别人,正是与她相交多年关系甚好的老姐妹。她男人姓李,早年老于婆子男人死了的时候多亏了她的帮忙。地里的有活的时候,她招呼着家里的男人们帮忙去干。也不图她做口饭,干完活一家子男男女女的回自己家吃饭。就怕他们把这娘俩的口粮给吃光了,到了冬天她们娘俩会饿肚子。平时家里若是蒸了馍,也会揣两个送过来。

  她今天来借钱,肯定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我们家想在市场买个门市,让我那老儿子两口子出去干点啥。”老李婆子直说来意:“俺们家啥条件,大妹子你是知道的。儿子多,房子少,娶媳妇儿还都得给彩礼。我跟俺家那口子商量一下,给老儿子买个门市让他们出去单过去。老大就就跟着我们一起过,将来这个老房子就给了老大。老二当初是当了上门女婿,现在在小河西那头自己过得挺好的,不用俺们操心。老三结婚的时候没要彩礼,就要的房子。”

  她叹了一口气,苦着脸道:“去年可算把老三结婚时候的饥荒还完了,寻思着可算是能松一口气了。再攒攒钱,过两年把房子盖了。没成想,老儿媳妇成日的在家里头作啊。”

  “作你就给买啊!”老于婆子不以为然:“老姐姐,不是我说你,你这脾气也太软和了一些。你家可是四个儿媳妇,谁作一下子你就同意了,那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那能咋办,谁让家里头穷呢!这四个儿子般对般的,你偏了哪个都不行啊。老二那孩子还是个省心的,从来不用我们操心。哎.....也是我们没用,要不然能让儿子出去给人家当养老姑爷!”想起这个儿子,老李婆子就觉得剜心一样的痛。她一想到自己养大的儿子去了别人家给人家干活听着老丈人的摆布,比扇了她的耳光都痛心。

  “那这个门市买了,老大跟老三不说啥?”老于婆子是不信的,就算是儿子们相互谦让,难道儿媳妇们就都同意了?

  “有啥可说的?那门市房也不贵,跟外头买个三间大瓦房也差不多。咱也不是说买个大的,就买个那三十来平四十平的。”老李婆子解释道:“老三结婚的时候给买了一套房子了,我们这个房子将来给老大,再给老儿子买个小门市。一家一套房子,这总是公平的吧!”

  人家四个儿子去掉那个做上门女婿的,另外三个都给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再想想自己,总共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眼瞅着快三十了还要窝在这个小土房里头。

  “所以我过来跟你借一千块钱!”老李婆子露出一副不好意思的笑脸来:“我知道你攒点钱不容易,你们家到现在也没盖房子呢。但是我是真没办法了,该借的能借的都借了。”

  “我也不白借,我从你这里抬钱。一分利,行不行?”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老于婆子于往日的情分于今日的利息都不能不借的。

  “你说我把钱借给你了,俺家那个.....”说到这里,老于婆子直接捂上嘴巴小声道:“又要跟我干仗了!”

  “这一年你家卖小鱼干不是卖的挺好么,我还想问你来着,兜里有钱干啥不盖房子啊。你这房子可是当初你结婚的时候盖得,一下雨就漏,还等啥呢?”老李婆子说完这话之后,懊恼的嘟囔:“瞧我说的,你要是都盖房子了,我这愁人的事儿找谁帮我去!”

  “我们家那个不省心的也天天闹着要盖房子呢!”老于婆子板着脸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刚挣了钱就想着花,这往后日子还不得上天啊?再说了,她生完丫头都多长时间了还不寻思趁着年轻再生个小子,等啥呢。”

  “唉呀妈呀!”老李婆子皱眉:“你家还想要个老二啊?”

  “一男一女正好啊!”老于婆子笑眯眯:“其实生三个最好,两个闺女一个小子,能帮衬帮衬。”

  “那得罚款啊!”老李婆子皱眉:“这两年抓的不太严了,但也得交点钱呢!”

  所以才捂着钱不肯撒手啊,万一钱都用来盖房子做买卖了,她的大孙子就没影儿了!

  第三百三十八章 男女分工

  王雅芝自然是不知道自己家婆婆原来是操的这份心,在老人家眼里生孩子比赚钱更重要。钱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赚的,但是生孩子可是要看身体情况的。如果她开店的话,忙来忙去就把大孙子忙活没了。

  即便是兜里有个几百块钱了,王雅芝还是觉得手里能够运转的资金太少了。此时已经进入十月底了,早上推开门王雅芝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怪不得昨天晚上红了半边天,原来下了这么大一场雪!”王雅芝关上门回屋翻箱倒柜,倒把老太太给吵醒了。

  “翻腾啥呢?”老于婆子披上衣服,拉着灯绳坐在炕上脸色不大好看。

  “昨晚下雪了,我就说这两天冷的吓人吧!”王雅芝说着从柜子里掏出来一个新做的棉裤,将那棉裤丢在炕上道:“妈,你把新做的棉裤穿上吧。我去烧炉子去,等会热乎了再把兜兜整起来!”

  厨房里的水缸都冻上了一层薄冰,王雅芝搓了搓手呼着哈气。麻利的将芦苇柴卷了一把塞进灶坑里面,用火柴点火先把炕烧上再说。锅里面到了两瓢水,她先烧着炕把房子烘一烘。

  于家今年的炕也不大好,一烧就冒烟。这边王雅芝还没有把炉子点起来,那边老于婆子就下了地推开了房门。捂着鼻子连打了几个喷嚏:“阿嚏,阿嚏,阿~嚏!这个破炕得抓紧扒了,重新垒一个了。一烧就冒烟咕咚的!”

  王雅芝将炉子点好,在上面坐了一个水壶之后。才开始抱怨:“秋天的时候我就说趁着没上冻赶紧把炕重新垒了,你也不乐意大明也不乐意。现在说要扒了,这得多少天能干?”

  “说那个屁话!”老于婆子捂着鼻子骂道:“你一天天的不着家,怎么扒炕啊?”

  “这个家就我一个人啊?于大明一个大老爷们,找两个人垒炕的活干不了啊?啥都等我来,我忙着出去挣钱,我能管家里啥?”王雅芝将手里的水瓢咣当摔在灶台上:“天天啥也不知道干,就知道白天黑夜的耍钱,要这样老爷们有什么用!”

  王雅芝快步绕过婆婆,钻进屋里面对着还贪婪着温暖被窝的于大明道:“你赶紧起来,别在那躺尸。我告诉你啊,今天你赶紧把外头那些小鸡给我杀了。明天找西头的大姐过来秃噜干净了,把那鸡窝都给我收拾出来。还有厕所的粪坑都满了,干净掏干净了。”

  “他秃噜小鸡,你干啥的!”老于婆子舍不得儿子干活,但也知道一个家里头男女是要分工的。那掏粪的活就是男人的,可是杀鸡收拾鸡却是女人的。

  “我得把小鱼干备好啊,明天就是集了!我再去上点鱼,明天去卖点鱼!”没什么本钱开店的王雅芝最终还是没忍住,找寇溪商量到底得找个活儿做点什么。

  寇溪想要借给她点钱让她干脆学人家杀猪,但是此时的王雅芝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也没有丈夫婆婆的支持并不敢干那么大。寇溪就瞄上了卖鱼这个行业,此时红旗镇周围满是芦苇塘。这个时期的鱼塘还没有分片承包出去,谁有本事谁去打鱼,没有人管。

  王雅芝就起早去河边等着那些打鱼的人,用低廉的价格上了鱼回来。若是收成好价格低,就弄两个鱼盆守在寇溪门前卖鱼。之前每个集市的时候她会跟寇溪一起跑一跑市场送一送货,现在客源已经稳定了她每个月定期送货就行不用在各处折腾了。

  “那让大明去卖鱼,你在家里杀鸡得了!”老于婆子皱着眉毛:“一个大老爷们能干那细活儿?”

  “他能吃得了卖鱼的苦?”王雅芝脸上露出一副鄙夷的神色来:“好天的时候他都不愿意蹲着,这死冷寒天的他能受住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