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3节(2 / 2)

  秦肃凛皱眉,“应该可以卖掉,但是价格不会高。”

  张采萱泄气,她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木耳虽然口感不错,但是长了一副有毒的样子,一般人可不敢尝试。

  张采萱又夹一点入口,“算了,我们自己吃。”

  又道:“我们继续去砍柴。”

  秦肃凛顿了顿,问道:“我们已经有很多柴火了,可以歇几日,我怕你会累。”

  张采萱兴冲冲,“我不累,晒粮食就歇了好多天。”

  随即想起秦肃凛这些日子都在帮顾家运粮,比起干活的人虽然要轻松一些,却也会累,问道:“你累吗?要是累我们就歇几日。”

  秦肃凛笑了,颇有深意道:“累不累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张采萱先是茫然,很快反应过来,脸上发烧,瞪他一眼,“明天一大早就出门砍柴去。”

  一早出门是不可能出门的,张采萱根本就没爬起来,浑身酸软,她也不难为自己,再次躺了回去,打算午后再去。

  实在不明白出力的人反而神采奕奕,一大早就爬起来了。

  “吃饭了。”

  秦肃凛端了托盘进来,张采萱懒洋洋看一眼后,道:“肃凛,我们商量一下,这饭不要拿到这屋来吃,好不好?”

  她一本正经,秦肃凛有点疑惑,“为何?”

  越养越懒了啊!还能为何?

  秦肃凛看出来她眼神里的意思,上前递过她的衣衫,道:“没事,最后一次。”

  他们吃过饭就去了西山上砍柴,接下来几日都去,眼看着村里众人的粮食都收进来了,也早就有人开始打听今年的粮价,打算等到合适的时候卖掉。

  打听完了,才发现今年的粮价不高,想想也对,今年的天气好,就连秋收时都没下雨,很顺利。价钱比去年足足低了两文一斤,如果照这样价钱卖,比去年要少很多银子。

  作者有话要说:  来了,大家晚安,明天下午两三点左右。

  木耳:劳资不服,我只是颜值不高,但是有内在美啊。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农户本就是看天吃饭, 今年好不容易风调雨顺,粮价却降,好多人都不甘心。

  外面张采萱不知道,反正青山村众人是没有卖粮的。打算等等,一年到头粮价都会浮动, 有时候到了第二年粮食快要收回来时会涨价。但是又怕到了那时粮食价钱更低, 越放越亏。

  而且粮食放在家中, 得时时刻刻注意防潮防虫,一个不小心受潮, 价钱只会更低。

  张采萱砍了几日柴火之后, 跟秦肃凛商量道:“最近粮食价钱划算, 反正我们都要买粮, 不如现在就买回来?”

  这本就是应该的,银子再多也要算计着花, 现在粮食便宜,买些回来本就是常事。

  那边杨璇儿已经毫不避讳的拉了两车粮回来, 她和村里人关系不错, 自然有人问起,她就说现在粮食便宜,买些回来放着。

  所以,这样的情形下,张采萱和秦肃凛这两个同样没粮的人再去买回来就显得格外正常了。

  夜里,张采萱躺在床上,月光洒在地上, 透出一股凉意,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下雨,说不准哪天就要变天了。

  “我们明日早些去?”

  秦肃凛伸手揽过她,轻轻嗯了一声。

  张采萱心里有事,睡得不太熟,半睡半醒的不知过了多久。看了看外面黑漆漆的天,她轻轻起身穿衣,去了厨房。

  柴火都是现成的,她很快熬好了粥,米粒的香气扑鼻,南越国的大米大多数都是泛黄的,所以粥也呈淡黄色。

  这不是米的问题,而是这种黄米本身比白米产量高,价钱也更加便宜。

  张采萱不打算买什么白米,就买这种黄米就行,还有麦子和荞麦,都可以拉些回来。

  她端着一碗粥,正在厨房里沉思,盘算着得买多少。

  “采萱,你怎么这么早?”

  秦肃凛的声音突然在门口响起,张采萱抬头就看到他面上的担忧,勉强笑了笑道:“我有点睡不着,我们买米还是去都城,早些出门。”

  秦肃凛走过来,接过她手中的碗放在灶上台上,锅中的粥正突突煮着,秦肃凛没去看,双手掰过她肩膀,看着她的眼睛,认真问道:“采萱,你怎么了?我看得出来你不高兴。”

  张采萱低着头,她想要买许多粮食,不可能瞒过秦肃凛,但是她又解释不清为何要买粮,总不能跟他说这是一本,以后会天气突变,地里的种不出这许多的粮食来,得买多点屯起来才行。要不然就等着饿肚子……

  有地的人只是饿肚子,那没地的,只能等着饿死了。

  她低着头,感受到秦肃凛担忧的目光落在她头顶,电光火石间突然想到了杨璇儿。她抬起头,道:“肃凛,昨夜我做了个梦,再过不久,天就会很冷很冷,甚至有人冷死,更别说种粮食了。”

  秦肃凛眉头松开,浑身放松下来,伸手将她搂入怀中,笑道:“做噩梦可以叫醒我跟我说。”

  他语气随意,显然没当一回事,张采萱也不着急,只道:“我昨天说去买粮,昨夜就做这种梦,你说我们要不要多买些回来?”

  秦肃凛不在意,“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张采萱伸手抱住他的腰,将头埋在他怀中,要不是遇上他,她自己一个人想要屯粮,就算是有银子也很难。

  两人喝了粥,就着月色出门,马车悄悄的离开青山村,往都城而去。

  南越国建国几百年,都城人口众多,各式各样的铺子很多,里面的粮铺不知凡几,粮食大部分都是从外地运来,其中离都城两百里的桐城堪称南越国的粮仓,每年的出产养活了南越国三分之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