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十一章 四角之论(2 / 2)


卫无忌既然受降,自然要善待之,否则就是失信于天下。如此一来,可想而知将来卫军之中有大批量的降军,会直接影响到卫无忌对军队的控制。

对投降之人,卫无忌敢说自己没有心结,但是降人自己没有心结吗?如今卫无忌军力少,而河北地方大,受降太多,决计给卫无忌的将来埋上地雷。

不好好整顿,军队内部山头太多,战斗力必然受到影响,还不能下辣手整顿,怎么一个愁字得了。

只此一点,卫无忌就对垂手可得的河北之地,心中有所顾虑了。

张良说道:“而且,君上准备派什么人牧守四方?且太行之东,大河之北,十郡之地,君上有这么多牧守之才,还有君上能保证,将来十郡之地,是君上的,不是郡守的。”

这一句话,已经有些诛心了。

卫无忌听的额头有些冒汗。

自己的底子,自己知道,他那里有这么多忠心的人才。可以说人才这世界上从来不少,但是忠心的人才却并不多。

正如现在卫无忌不敢轻易让申志独领一军。

并不是卫无忌猜疑申志,而是不愿意考验申志的忠诚。

忠诚这东西,卫无忌从来不觉得是可以考验的,他从不考验什么人忠诚于他,而是尽量不给他有背叛的机会。

而这河北十郡之地,一旦落入卫无忌手中。卫无忌绝无可能打造一不让人背叛的体系来,也就是说卫无忌的手下,背叛的成本大大减低。

这是卫无忌所不能接受的。

卫无忌摇摇头,说道:“果然便宜没好货。”

张良微微一笑说道:“而且君上根基尽在濮阳,而濮阳四战之地也,君上大力攻河北,能弃濮阳吗?”

卫无忌说道:“不能。”

这不是卫无忌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军的事情。

卫军上下几乎上都是濮阳人,特别是高层。卫无忌如果放弃濮阳,全军非哗变不可。如此一来,卫无忌的选择已经很明白了。河北策不论多么诱人。卫无忌都不会采纳。

卫无忌说道:“张师,陈余有河北策,却不是张师有何策教我?”

论起来,卫无忌还是最信任张良。不论张良与卫君角的关系,还是张良在历史上的威名,都是卫无忌信任张良的原因。

卫无忌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张良一直在否定北上攻打河北之地,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张良叹息一声,说道:“我实在是无完全之策。”

卫无忌说道:“张师请试言之。”

张良说道:“就天下形势而言,天下可以分为五块,即关中,齐地,楚地,河北,与中原。”

卫无忌略一思索,就点点头,表示同意。

张良的分法,并不是地理上的分法。,而是综合了地形,实力,影响力的分法。

张良说道:“中原之地,四战之地,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但是正因为这四战之地,所以四面受敌,不是立足之地,所以欲争天下,必立足与四家,即,在楚地,齐地,河北,关中选其一。”

“齐地之前已经有了定论。只可为援,不可图。而今日消息,陈胜坐大,楚人并起,纵然陈胜有败亡一日,这楚地也不是我等可以染指的。故而真正能为君上所用的,只有两地,就是关中,与河北。”

“河北策,其实也不算错,但是河北之地,那里及关中,关中天府之国,兼有巴蜀,秦数百年经营,有关中,巴蜀两大粮仓,且商君教民耕战,一百余年矣,秦卒强横,天下知名,如果能得关中,则天下得半。君上岂能不念关中?”

张良一边说,一边有手指沾了水,在桌子上划出简单的形势图,最后张良在关中位置上,轻轻一敲。

卫无忌双眼发直,说道:“张师可有取关中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