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一章 被戳穿的小心思(2 / 2)


俩人站在阳光中被暴晒的道路前,高士廉早有准备的说道:“陛下,‘俗讲’是如今百姓们非常喜欢的戏曲形式,据说起源于佛教,最早是佛教用来讲故事教化百姓的,后来有人看这东西能聚众,便以此赚钱。他们也开始不光讲佛门故事了,什么始皇帝统一六国,霍去病纵马边疆都很受人喜欢。为什么,不能再多出来一套全本的《幼帝新传》呢?”

“戏则臣都想好了,就从先帝南巡离开东都开始,幼帝越王临危受命,在杨玄感围攻之下舍命保东都为第一则;先帝离去后,七贵扶幼主登基为第二则;王世充屡次败于李密之手,陛下不但不怪罪,还鼓舞士气为第三则;王世充势大,元文都遭诛为第四则;击败李密,王世充祸乱朝堂,陛下忍辱蛰伏最终反败为胜为第五则。”

“不光是俗讲,窟礧子、散乐、代面、钵头都可以演绎这些戏本,让老百姓都知道陛下是谁,这才能心有所属、造就心之所向。如此铺垫之下,陛下拿出这路来铺满京城,方才是造福百姓之举。”

怪不得裴仁基说高士廉是大才,这哪是大才,简直就是一个天才。

他知道该如何将好事的利益最大化,更知道如何操纵百姓的心理,那俗讲乃是戏曲的始祖形式,窟礧子就是木偶戏、散乐是勾栏粉院中消遣、代面是一种头戴面具演绎故事的舞蹈、钵头最早讲的是孝子进山寻找父母尸体与老虎搏斗的故事可以说是最早的话剧,一口气将这些形式全部囊括用于宣传等于将整个洛阳城的百姓都一网打尽了。

怪不得李世民在贞观年间用他为相!

故事一旦成形并且宣传开,以皇室为噱头、权臣为卖点,用不了多久整个洛阳城都会知道杨侗是谁、为什么要除去郑公府,王世充必将遭受万民唾骂!

这远比一纸皇榜要实在的多,关键是你不用花一个大子。

“好,很好。”

杨侗饶有兴趣的看了一眼高士廉,对这个准备充足后才入东都的大才越来越感兴趣了,更有意思的是,他准备了这么多,竟然摆出一副不想为隋朝出力的态度,这是在等什么?等自己三顾茅庐传一段君臣佳话么?

杨侗明白了。

高士廉这是不放心啊!

那裴仁基,有匡扶国家、铲除奸逆之功,若是以投奔之名来,高士廉这一生都将屈居人下,更何况端娘很快就会成为大隋皇后了。若是没有一段君臣佳话挡在前头,加上真才实学殿后,人家还会以为高士廉是靠裴仁基才有了日后的荣华富贵。可,真不给陛下面子也不成,这才想到了全你皇家礼贤下士之名,也成就自己登天之路的法子。

文人呐……

“高先生可愿意为朕操持此事?”

这是杨侗最大的让步,如果不是手里实在没人,也太需要人才,他绝不会一脚踩进已经看出来的陷阱了,这就是聪明人总是被帝王讨厌之处,你不用他吧,可惜,用他吧,老觉着自己被算计了。

“呃……”

高士廉沉吟一声。

杨侗干脆甩了甩袍袖,将身躯拔直后面沉似水说道:“高士廉!”

他的意思很明白,你不愿意入宫,朕出宫去请了,是拉着手将你带入宫廷来以示恩宠的,面子都给到了这个份上要是还不明白,非要个‘三顾茅庐’,那就是自找苦吃了。

“臣,惶恐!”

高士廉冷汗已经下来了,也察觉到了事情做过了:“只是臣乃交趾一小小行军司马,实在无权干涉洛阳城内之事啊。”

以现在的才学来看,高士廉完全当得起六部之首的任何一个位置,可杨侗生气了,只说了一句:“礼部尚有一处侍郎空缺,高先生可愿意屈才啊。”

“臣,叩谢皇恩。”

杨侗真想给高士廉留下一个‘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评语,可碍于他也是四十几岁的人了,始终未曾说出口,最终挥袖而去。

高士廉跪在那段沥青铺好的路面前腿直发软,他真感觉到了自己人头不保的危机,想不明白的是,陛下本该是少不更事的年纪,竟能把事情做到有里有面有威严,这份胸襟和城府都是哪来的呢?莫非真是让王世充给逼出来的?可王世充就算再坏,也逼不出来这条路吧?

“高先生。”

一双脚在阳光下出现在了高士廉眼前,他跪在地上抬头望去,只见阿姑站在那儿说道:“陛下说先生之策乃大功一件,再住客栈就是皇家怠慢了,特赐宅邸一座,先生随我来。”

恩威并施,奖罚分明……

高士廉现在相信那王玄应的确是摆在杨侗之手了。

“不知宅邸在何处?若是不远,就不劳烦阿姑了。”

阿姑摇头道:“陛下说,高先生必须由奴婢带着去,还要奴婢为先生介绍一下那处宅院之前住得是何人。”

“何人?”

“陈国公,段达。”

刚刚站起来的高士廉一个趔趄差点没一屁股坐地上,他听出来了,这是杨侗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