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92.第 92 章(2 / 2)


“唤陆炳过来。”

陆炳进殿时,皇上正斜趴在桌子旁边,漫不经心地把玩着一个玉石扳指。

他凤眼微挑,薄唇轻抿,透出几分清冷的意味。

“陆大人来了?”虞璁眼睛一亮,示意他平身就坐。

“朕头痛乱了记性,有些事记得迷迷糊糊的。”

“陆大人可否回忆下,这过去的七年里,都发生了什么?”

别人他不敢问,可这人毕竟是发小,性子又沉稳安静,断然不会错。

那个缄默而又稳重的男人抬起头来,默不作声的坐了下来。

乾清宫的内殿偏暗,在明烛锦灯之下,年轻的帝王眉目俊朗,在柔光下被渲染出一种难得的亲近之意。

入宫之后的七年里,陆炳恪守着臣子的本分,仿佛忘了从前在竹林里追跑嬉闹的情形。

可是在内心的深处,那个昂头喊阿彷哥哥的少年模样,依旧清晰可见。

陆炳定了定神,再度开口,语速不急不缓。

“第一年,陛下敕封亲身父母为太皇太后,命各边巡按御史三年一阅军马器械,振四省灾粮,立皇后陈氏。”

“第二年,陛下振辽东饥荒,以灾荒免天下税粮之半,西域三国入贡,俺答进犯大同。”

“第三年,四省地震,大祀天地。杨廷和为首的多位老臣致仕,重立兵部多职,退两州寇乱……”

虞璁静静地听着他回忆过去的历年大事,内心又开始掀起波澜。

他突然想起来了。

这一段,确实从前看史书的时候,读过只言片语。

嘉靖七年,正是‘嘉靖中兴’的中期。

此刻的嘉靖,不仅没有沉迷修仙还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他施展抱负,体恤天下,正在大行改革,试图还苍生一个太平盛世。

之后那些不堪入目的历史,都是在十年之后才开始的。

“第六年,命群臣陈民间利病,升兵部侍郎张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陆炳略有些不确定的斟酌了一下,再度开口道:“前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总制三省军务,讨田中判蛮。”

“等等——”虞璁下意识地示意他停下来,不可思议道:“王守仁?”

陆炳谨慎的点头,不再多言一句。

他没听错吧!王阳明先生简直是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啊!

王守仁还活着!而且现在人估计就在南京!

虞璁的脑子越转越快,明显又想起些熟悉的名字出来。

是了,这是嘉靖,有王守仁、有徐文长、有戚继光、有张居正——

无数的明星在此汇聚绽放,惊艳了整段历史!

还有谁来着?!

等等,好像还漏了一个人!

皇帝给自己倒了一盏热茶,趁着热气又喝了大半盏,眼眸里依旧明光熠熠。

“杨廷和是不是有个儿子,叫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更有趣的是,似乎有人学了他的法子,开始用逻辑来思考问题。

——本来这世间的很多无稽之谈,便是无可推敲的。

现代有的人振振有词,觉得以形补形,吃什么补什么。但是真让他们尝一口科学家的脑浆,他们也未必能下得去口。

那些想用虎鞭壮阳的男人,怎么不去啃两口泰迪的肾呢?

虞璁漫无目的的思索了良久,眼瞅着两炷香都烧完了,才轻咳一声。

几乎在这一瞬间,刚才还唾沫横飞拍桌子瞪眼睛的一流大臣,齐齐的收了架势,一齐低眉顺眼的都坐了下来。

杨一清明显也争得乐不可支,连脸色都红润了几分。

“实业兴邦,并非贬低这儒生的位置,而是让工农也有一席之地,能更好的报效国家。”虞璁平稳道:“诸位也看见了,如今勋戚侵占农田,也是张卿、夏卿等人在致力清算,但此事应被进一步的重视,所以朕有意新立经部,再设四司,细化管理,诸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