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0节(1 / 2)





  像是……感激?

  陈秋花一巴掌拍开儿子,“去去去,一边儿去,努力干活拿公分,现在分粮食回家自己煮饭,你以后可不能再偷懒不干活了,勤快点多挣点粮食回来给咱囡囡吃。”

  秦于礼:“……”

  这两件事在大槐村里欢呼了好一阵子,整个生产队的士气重新回来了,有的老人甚至晚上不敢闭上眼睛睡觉,生怕一醒来发现这是做梦。

  咋有这么好的事呢?公粮都收走了,领导还愿意给咱申请补贴申请救济粮食,一般而言,这种救济粮都会紧着严重困难的地区以及城里。

  像他们这样的,说困难还不够别人困难,又不是城里这种没地儿的,两个不沾边,要申请救济粮下来难度很大。

  可领导还是给解决了!

  社员们做梦都念着县里领导好,念着社会主义好,国家好。

  两天后,一则由县城宣传部写的图文并茂的新闻稿子投递到了各大报社,以及发到了内部宣传党报上。

  这则稿子里有三个主人公,是一家人,普普通通贫农家庭,老太太五六十岁了,在照片里穿得一身破破烂烂的用来干活的旧衣服,生得高但很瘦,面黄肌瘦,笑得豁了口的牙齿都露了出来,很是灿烂。

  那张照片里,她抱着三岁漂亮奶娃娃,站在一群中山装背影的男人跟前,比手画脚眼睛发亮地同他们说话。

  奶娃娃长得好养得也极好,白胖精致可爱,拍着小手在她怀里。

  配文正如宣传干事小吴构思的那样,写了一个乡下老太太如何自强不息,对祖国充满着热情和希望。

  她恨不得时时刻刻为国家建设出力,还说了只要能吃上饭,还有一口气在,就愿意为国家战斗在第一线。

  瞧瞧这精神觉悟,人家一个五六十的农村老太太思想都这么高级,你们年轻人咋好意思贪图享受呢?

  文章没这么直白说,但表达出来的意思有这么个味道。看了内容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受到一些震动,再想想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和生活,就有些羞愧。

  那三岁孩子更了不得了,她是陈书记亲口表扬过的孩子,还说这次县里决定让各大生产队取消大锅饭,自己吃自己的,也是从这个孩子身上得到的启发。

  另一个有幸上了宣传页的主人公就是这孩子的爸爸。

  负责主笔的小吴并不了解秦于礼同志完全不像他的名字一样毫无攻击性,并且发自内心觉得这是个有礼貌有上进心踏实勤快的年轻人。

  以此为例,激励年轻人都积极进取,不管身在啥岗位,哪怕是种田养猪养鸭都要做那个优秀的人!

  因为是政府单位投的稿,审核起来很快,前后不过两天,这片稿子同时上了好几个报社,来头最大的是省城第一报社。

  起先社员们高兴归高兴,光感激领导们去了,等这份报纸被送到生产队办公室桌上,被随手一翻的小干部看见后,社员们才知道,他们最该感谢的功臣不是领导,是老秦家那个三岁小闺女!

  第101章 村霸爸爸(十四)

  乡下人整天就忙着干活儿,哪怕是队里的小干部和队长都一样儿。

  秦国树自己也不是多有文化,他就一小学毕业的,对读书看报那些事不感兴趣,每日干的最多的就是监督社员们干活儿,忙里忙外操心社员的温饱。

  一般像报纸这玩意儿,每天都有邮递员送过来,各大生产队办公室都会放上一份,响应上头与时俱进的号召。

  平常那送来的报纸放在桌上十天半个月都不会有人去翻,通常就是放久成一叠,就拿去当废纸在空白处写写东西什么的,用不完也能折成个装东西的小纸筐嗑瓜子花生的时候往里头吐壳儿,方便得很。

  不管啥用途,外边送来的报纸在农民当家的生产大队是没人看的。

  这回还真是凑巧了。

  自从前两天上面传来好消息,队里几个小干部心情也放松了许多,不用整天瞧见队长那紧绷的黑漆漆的脸。

  要是有队长小侄女在还好些,那孩子整一软绵绵的小可爱,嘴巴还甜,办公室的小干部都喜欢逗她听她说话儿,虽然她奶奶有点一言难尽。

  这份来自省城第一日报的报纸都送上来两天了,被新的报纸给压住了,记分员随手翻了下,准备找出昨天之前的,找几张拿去铺个桌面儿,用胶纸粘在掉了漆的办公桌上好歹看着不那么寒颤。

  铺桌面可不得把报纸摊开?

  省城日报很给面子,兴许是宣传点对了他们的胃口,给了个对开的版面,那么大张照片印在上面,记分员又不是眼瞎,咋会看不见?

  这一看就惊了!

  愣在当场好久,胶带都掉在了地上,只见那放大的黑色标题写着“乡下老太的报国之心”、“三岁稚子心怀祖国:努力干,吃饱饱”、“劳动最光荣”

  这是一个系列文章,共有三篇,加上照片占了整整一个版面,记分员忍着惊讶和激动,完完整整看完了新闻。

  这报纸上说的就是老秦家的陈秋花老太太和秦于礼父女俩。

  刚好是老青幼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年龄阶段,文章中写了这是来自长山省霖县湖下公社大槐生产队的社员。

  这三人是一家人,都姓秦,人家老太太都五六十了,也没上过学,没文化,但没关系,人家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一心盼着社会主义好呢!

  老太太说的那番话,文章中加以修饰后也点了出来,重点表示人家没文化年龄还大,都这么积极向上,精神觉悟高,号召广大劳动人民跟着学一学。

  三岁的漂亮娃娃是老秦家的小孙女,跟她奶她爸爸一样,特有朝气,还小呢,就立志要好好努力,以后能吃饱饭!

  至于孩子她爹,这个才二十岁的年轻俊小伙儿,不怕苦不怕累,凡是冲到最前头,队里没吩咐的事也抢着干,还有创新精神,值得嘉奖和鼓励。

  这年头国家百废待兴,处处都需要人才,需要建设,整个社会和人民最需要啥?是鸡汤!浓浓的又鲜又香的鸡汤!

  这一篇报道中的文章,这三个来自乡下的一家子正好就是鸡汤中的精华,看上一遍儿,就会反问自己,条件比人家好,咋能比人家还落后呢?

  反省后,觉得自己得加强思想教育才行!

  记分员越看越激动,他起初是看到熟面孔上了报纸感到惊讶抱着这样的心情去看的,可是看着看着,就把自己的初衷给忘了,被灌了一口鸡汤。

  看完后,他抹了抹眼睛,陈老太太这么好的人他以前咋会误会她是个贪得无厌还胡搅蛮缠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