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5章:判决(1 / 2)





  直到今天,李家才得知碧州知府换成了一个叫宋宁的年轻人。据说是翰林院的学士,在京中颇具盛名。

  安福本以为会遇到一些麻烦,没想到这年轻人还知道进退,不但没有为难自己伤人,反而在听了来意后非常爽快的答应下来,会干涉曲溪县县令办案。

  事情就这么简单的结束了。

  走时,王三麻一个劲儿地赞叹李家的面子真是大,兴冲冲地赶回碧溪村复命。

  昨夜,胡小苗一宿没睡,天还没亮就到了八丈亭来等消息。

  短短的一天时间,胡小苗脸上的刁蛮劲儿全没了,天真和活泼也被藏在了心里,脸上被一片忧愁所取代。

  见胡小苗变成这样,李权不忍,却又不知怎么安慰。索性王三麻大早就带来了好消息。

  但事情真就如此简单的结束了?

  ……

  ……

  面前是古色古香的成年劲松,枝干上满是岁月的痕迹,但顶上依旧的郁郁葱葱,在周围的枯树中现在异常显眼。

  宋宁用力地拍了拍枝干,看着满地的松针,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就像做一颗这样的古松,任凭风吹雨打,依旧保持着傲骨。

  但要成为古松不容易,面对的是家大业大的李家。

  宋宁默默地思考着,几名随官上来询问:“宋大人,您什么时候去曲溪县啊?”

  “去曲溪县?我什么时候说要去曲溪县?”

  “大人不是答应了李家要……”

  宋宁嘴角轻轻一翘:“你们何时见到我答应了?该干嘛的干嘛去,别来打扰我。”

  几名官员大眼瞪小眼,不知是个什么情况。

  方才答应李家总管干涉曲溪县凶案的事儿,大家都看着,而且钱都已经收了,怎么当没发生一样?

  宋宁笑着回到屋子,拍了拍胸口还热乎着的银票,心道有权职之后的生活就是好,刚一上任就收了千两银票,晃眼就超过了他在翰林院几年领过的俸禄。

  ……

  ……

  次日,柳松接待了一个客人。

  这位客人便是昨日宋宁的几位随官之一,简单地交谈了几句之后,柳松显得很吃惊,瞪大了眼睛道:

  “你是说宋宁收了李家的银子却不闻不问?”

  “正是。”

  “太好了!”柳松兴奋地拍了一下大腿,“你且回去继续盯着,有什么事继续来报。”

  官员之间相互安插眼线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只有宋宁这样的雏鸟才一无所知,满腔的抱负,又一心想着飞黄腾达,还沉浸在自己的春秋美梦里。

  柳松送走了自己的眼线,回到县衙内院来回踱步,少有地紧张得冒出汗来。

  县衙的内院之中,同样有一颗苍劲的古松,在秋季的寒风中傲然挺立,狂风掠过,松针如暴雨一样扑来,掉在人身上扎得人生疼。

  姓柳明松,柳松也想做一颗这样的古松,成就清名,流芳百世。但他不只看到了古松苍劲而又布满风霜的枝干,还看到了这一地扎人的松针,要支撑起这样的枝干就必须要有像松针一样扎人的手段。

  柳松虽饱负盛名,但这样的名还不足够他流芳百世,史书留名,所以他现在很急。给柳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年后便要归隐。

  李权是庆朝的标杆人物,庆国上下,在李家的态度上异常的微妙,隐隐中,似乎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如果谁能成为打破平衡的导火索,必定将得到众人的注意。柳松针对李权便是要在隐归之前做最后一搏。

  这是一个十分冒险冲动的决定,他曾想过,直接杀了李权,以命搏名,但他失败了,王猛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见识到了李权背后势力的冰山一角后,柳松怂了。

  所以,柳松现在不敢完全开罪李权,开始采用温和的战术,一点点让李权不爽,也摆出一个姿势给朝中的大人物看看,自己是个不怕李家的硬骨头!

  但是,之前借口提审李权,让他跑跑腿,膈应膈应他。这样的小打小闹都太儿戏了。

  现在一个天赐良机摆在了面前,既能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又能不把李家的仇恨吸引到自己身上。

  一想至此,柳松便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拍手连赞:

  “宋宁啊宋宁!不枉老夫曾传教与你,这个节骨眼儿上过来帮我!”

  柳松思考了一会儿,终于做出了决定,大喊道:

  “来人,将犯人胡傲提出,游街示众,喧其恶行,午后问斩!”

  ……

  ……

  碧溪村,八丈亭——

  “你是我的小丫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