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一十一章缺月挂疏桐,缥缈孤鸿影





  心急如焚的回到壹心斋之后,李金桂将一路攥在手里的化解锦囊捧在手心里。

  仓央嘉措说她应劫之时就在产子之日,他说腹中的小弘昀生辰与他阿玛同日,产期本在腊月初,所以这胎又要提前足足一个月!

  如今已快到七月中旬,那么孩子将在十月三十降生。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四爷这才刚离京办差没几日,从京城到开封府少说也要半个月的路程。

  更何况到达开封之后,怕是他要面对的,将是更为严峻的问题,那可是关乎天下苍生的国事。

  在这节骨眼的时候,就算天塌下来,李金桂也要想办法自己扛着。

  黄河年年都决堤,更是年年考验着沿河官吏的治理能力。

  治理黄河要花钱,朝廷就得年年拨款,各地方官就有从中捞取好处的空隙可钻。

  大清朝清对于黄河的治理,相比于前朝,更是弊端丛生。但大清朝廷对于黄河的关注,不可谓不重视。

  大清刚刚入关之时,顺治爷就设立了河道总督,专门管理黄河河务。

  但是,黄河上游草植不断恶化,使得大清黄河水患更加严重。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到下游河道,慢慢高过两岸地面,就造成黄河决溢改道。

  最简单的治理黄河之法,也只是哪里决口了,赶紧堵住哪里。

  如此一来,治河就是被动等着它决口,然后再把它堵上。

  康熙爷励精图治,如今大清正处繁华盛世,朝廷财政富裕,一年收入大约有五千万两以上白银。

  正是因为有银子,所以万岁爷在拨款治河时也很大方,每次黄河发生大的决口,动辄就会拿出数百万两银子来治理。

  面对白花花的银子,贪官污吏营私舞弊之风盛行。

  大清虽然希望吏治清廉,可康熙爷以仁孝治天下,越往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那些官员们却都越浊。

  河防官员为能够多捞银子,甚至会祈祷黄河年年决口。

  朝廷也不是傻子,为杜绝河务中的贪污营私之风,朝廷规定,每次黄河决口,堵口耗费的钱粮,朝廷只拿出六成的钱,其余的四成,各级河防官员自己掏钱。

  朝廷的初衷,原本是希望河防官员尽职,只要黄河不决口,朝廷财政以及河防官员都不必出钱。

  然而,治河只是被动堵口子,中上游水土植被受损问题不解决,河防官员哪怕亲自赤膊上阵,黄河还是会决口。

  更何况,各级河防官员为规避朝廷的治河政策,为了不掏钱,每次黄河决口后,都会谎报灾情。

  千万别以为他们为逃避责任就将灾情报小,恰恰相反,每次他们都把灾情夸大其词许多倍再上报。

  这样一来,不但河防官员不必掏钱,还能从朝廷的治河拨款中捞上一笔。

  四爷此行根本就不是去监督河工,而是去杀一儆百,所以她才提心吊胆。

  ......

  十月末,明日就是四爷的二十二岁生辰,四爷的家书本该在前几日就到了,可李金桂坐立难安左等右等,却迟迟不见家书。

  “主子,该去壹心斋请安了。”

  “嗯,若四爷的家书来了,记得第一时间带着在关雎轩外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