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章(2 / 2)

  而苏簌簌始终觉得哪里怪怪的,赵景承的转变可以说是她没意想到的,还是有些不放心的她,在皇后来探探她心思的时候,流露出了对沈长白的小女儿家的心思。

  果然这就使皇后误会了,皇后办事雷厉风行,很快就把沈家那边都搞定了,就等小公主一句话,这圣旨一下,一桩天造地设的良缘就算板上钉钉了。

  对此,两个当事人的发言权好像都不太多。

  八月月初,皇帝下旨给小公主和沈长白赐了婚,算是两人正式定下婚约,至于婚事先不着急,可以等到来年开春再办也不迟。

  公主择婿定下来的喜讯瞬间传遍了皇宫内的大小角落,接着流传到了民间,这身在其中的男女便成了百姓酒足饭饱后的谈资,一提起均是艳羡的,也有那说酸话的,这则消息着实引领着民间口传相闻热闹了一阵。

  要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离朝廷很远的偏远地区发生了天宅,老天爷已经有许多日未曾降雨。再这样下去,农作物的粮食只会颗粒无收,这一有苗头,大皇子和三皇子就同时上了折子,请求朝廷派人前去查探灾情,看情况拨发赈灾银两,以便能帮老百姓度过旱灾。

  皇帝因这两份折子对此重视,心中却不以为然,这历年来都是风调雨顺的,皇帝觉得这次老天爷依然会庇佑赵家江山,不过是迟些降雨,雨还是能下下来的。

  然而这次,步入八月以后,接到的折子则是源源不断上诉灾情的,因为大旱,农作物枯萎,眼看要收货的庄稼都成了空。皇帝看着这些折子坐不住了,召集大臣们集思广益想办法,当务之急则是发放赈灾银,并且银子能顺利的到老百姓的手里。

  皇帝想派个能成事而且又能随机应变,灵活处事的人去,放眼朝中,这样的人寥寥无几。大皇子赵景瑜和三皇子赵景承都请示愿意出发此行,前去赈灾查探民情,两位皇子同样优秀,皇帝难以抉择,最后以长幼有序区分,责令大皇子担任此重任。

  赵景瑜出发的当日,因是微服私访随后押解赈灾银两的队伍,当日便只有皇后、苏簌簌等人出来相送。那日未能请示出行此次赈灾的赵景承却来了,同皇后母女一同为大皇子送行。

  依依惜别后,赵景瑜乘坐的马车行驶中越来越远。

  皇后收回视线,落在了赶来的赵景承身上:“景承事务繁忙,却依然赶来相送,还赠了景瑜刀枪不入的金丝甲,当真是有心了。”

  “皇后谬赞,这些都是景承应做的。”

  赵景承语调沉稳,“大哥此去千里之外的浚县,路途遥远,那金丝甲多少能够防身,景承在这皇宫里却用不上。景承不才,未能替大哥分忧,只盼大哥早日带着佳音归来。”

  眼前人语气真挚,就算是皇后也一时挑不出错处。

  不过对于赵景承,皇后一向是不喜不想看见的,简短的几句对话过后,便借口乏了,让小公主陪她回凤栖宫。苏簌簌知道皇后因为大皇子出远行担忧才会精神不振,于是乖顺的搀扶着人上了轿辇,连眼角余光都没分给一旁的赵景承。

  赵景承恭送皇后,却是站在原地未动。

  而轿辇上皇后对小公主对着赵景承视而不见的态度十分满意,母女俩乘坐轿辇远去,视而不见的把还保留着恭送皇后离去姿势的赵景承遗忘在原地。

  此后的半月以,远去浚县的大皇子来信越发的频繁,过了一月余后,传来佳讯是灾情控制住了,带去的赈灾银已经发放到灾民手中。

  皇帝看后龙颜大悦,命人把上好的酒水拿出来畅饮,直喝的酩酊大醉,方被宫人伺候着睡下。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宫人去伺候皇帝梳洗,床上的人却是起不来身了,只余口舌还能模糊的发出声音,宫人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请人请来了皇后。

  皇后传太医来医治,刚到了乾清宫就看到了等候在宫殿门口的赵景承,两人视线碰撞时迸发着一种无形的较量。

  时间紧迫,前者不得已收了视线匆忙进了乾清宫内。

  到了内室门口,看到层层黄幔围绕着的龙床上平躺的皇帝,还有周围聚集的太医之流,感受到此中气氛沉重的皇后心中忽然有种不详的预感。

  一个踉跄,皇后差一点就摔倒。

  “皇后娘娘…”宫女惊呼,急忙稳住皇后身子。

  太医们被惊动,看到赶来的皇后和身后的三皇子殿下,连忙齐声请安,对此皇后挥挥手让众人都免礼。

  “皇上他到底是得了什么病?诸位太医,可有诊断出来?”难掩焦急,皇后高声责问。

  太医们面面相窥,无一人敢站出来断定进言。

  皇后欲要发火,赵景承这时开了口:“诸位太医吞吞吐吐是为何故?兹事体大,此病有关父皇龙体,你们诊脉如何还是快些说来,属实相告。否则,万一父皇有个三长两短,定要拿你们试问——”

  作者有话要说:

  马上写到夺位了,激动(*/w\*)夺位后就可以酱酱酱啦

  ☆、第26章 风雨欲来

  这时男子的作用就显示了出来, 众太医或许还能在皇后跟前拖延模糊一二, 对上这厉来有几分手段的三皇子, 顿时惶恐不安起来。

  其中太医之首周太医站了出来, 拱手回禀, “请皇后、三皇子殿下恕罪, 臣等实在不敢妄言。皇上这病来的甚是凶猛古怪, 臣等翻阅古籍,方发现同一病症极像, 但又十分把握,故而不敢定下结论。”

  皇后脸色难看, “那你且说说看, 与皇上相似的这病症是什么!周太医, 你需如实相告, 不得隐瞒一丝一毫!”

  “臣不敢!”周太医立即掀袍跪了下去。

  待到皇后说了平身, 他这才惶恐起身,讲诉了皇帝此时的症状。口不能言, 神志昏乱, 时而模糊不清的噫语,这纷纷都指向了一个病症,也就是古籍记载的“厥症”, 厥症分为好几种:煎厥、大厥、薄厥,通俗点讲就是脑充血。

  医术中曾有记载:

  “血气并走于上则上实下虚,下虚则阴脱,阴脱则根本离绝而下厥上竭, 是为大厥,所以暴死。若气极而反,则阴必渐回,故可复苏。其有一去不反者,不能生矣。”

  太医这番话下来,皇后和赵景承都沉默了。

  按照太医所言症状,大厥之症恰恰指向的就是最严重的那一条,有这种病症者等同于压根没有治愈的希望,大多只能瘫痪在床,肢体无法自处中受尽折磨后病逝,这要是说皇帝就得了这种病,等于是奠定了皇帝的生死,这些个太医还没那么傻。

  话说到这份上,皇后和赵景承却已了然,皇帝这一病怕是再也起不来了。最现实的就是那储君之位,两人心中各有打算,偶尔对上的视线都藏着试探和谨慎。

  其实这里面处于劣势的是皇后,因为大皇子前去偏远的浚县赈灾未归,收到传信后,就算以最快的速度回京,快马加鞭也需要五天脚程。而就在这五天内,所有的变数都藏在其中,不知谁能笑到最后。

  现在最紧要的,就是在这几天内,无论如何都要续保皇帝的性命,确保在大皇子赵景瑜回来之前,皇帝还在,新的储君之位还空着,这一切都还来得及。

  很快在心中梳理了一番局势,皇后心中已有打算,威严的吩咐太医一定要全力以赴救治皇帝的病,她一面让人封锁了乾清宫内的消息不得外传。

  一旁的赵景承毫无任何动作,任由皇后指挥。

  三皇子殿下越是这样的平静,就越是让皇后觉得不简单,然而来不及细想,就听殿外传来一阵喧嚣。

  皇后同赵景承一同出去查看,就见到丽妃、淑妃,等人在外面同拦着他们的侍卫纠缠,非要进去探望皇帝不可。四皇子景晟如今已是个是十二三岁的少年,这会儿也被淑妃攥住手心拉了过来,哭天抹泪的模样,打着同情牌,一门心思想探出皇帝病情如何了。

  小公主也来了,然来到这以后,听到侍卫通传皇后的话以后,她就在殿外静静等待起来。现在看到皇后和赵景承出来,眼睛一亮,连忙上前,“母后,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