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5节(2 / 2)


  楼蔚就不行了,被这么多人盯着,尴尬得差点同手同脚。

  两人位子正好相邻,楼蔚承受了太多本不该承受的打量。

  他涨红了脸,手足无措,低低垂下脑袋。

  楼喻则悠然自得地闲坐案前,见有人看他,还直直地瞪回去,直将对方瞪得不好意思移开目光才罢休。

  忽地对上一双含笑的眼睛,这双眼昨日才见过。

  是范玉笙。

  范玉笙乃当朝太傅之孙,相貌清俊,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样样出挑,是京城众多世家贵女的择偶天花板。

  当然,曾经的霍延比他更耀眼。

  只是时移世易,霍延成为一介罪奴,范玉笙一跃而成京城公子之首。

  范玉笙笑着朝他拱拱手,与旁人带着鄙夷的打量并不相同。

  他双眸带笑,神态平和悠然,仿佛浑然不知楼喻的名声。

  其余人见状,不由更加钦佩。

  范公子不愧是范公子,即便面对嚣张跋扈的庆王世子,也完全不失礼数。

  遂纷纷收回鄙夷打量的目光。

  楼喻眉梢轻挑,这个范玉笙倒是有几分意思。

  只是可惜了。

  太傅之孙又如何?

  原书中提过一笔,正乾三十三年,起义军兵临城下,世家贵族死的死逃的逃,只有少数几个忠臣良将死守京城。

  范家就是其中之一。

  书中没有详细提及范玉笙这个人,但说过范氏一族殉难之事。

  可谓是破玉锤珠,赍志以殁。

  只是原书视角大多落在霍延身上,对当时京城形势着墨不多,楼喻也不慎清楚范家到底是如何死的。

  毕竟范家是文官,再如何,也不会全部上战场殉难吧?

  实在有些令人困惑。

  楼喻想不通便罢,目光又落到谢信那边。

  说到忠臣良将,谢家虽然不善待大姐,但对皇帝的忠义还是毋庸置疑的。

  可楼喻最在乎的还是亲人,管对方是不是忠臣良将,只要欺负了大姐,就是他们庆王府的敌人。

  吉时至,礼乐起奏。

  皇帝携贵妃庄严而入,天子龙袍威仪,冕旒晃荡反射着刺目的阳光,弄得楼喻压根看不清他的脸。

  贵妃果然是花容月貌,倾城之姿。

  当今圣上元后去世多年,迟迟没有再封皇后。如今贵妃独宠后宫,代掌凤印,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

  待皇帝与贵妃落座,礼乐缓停。

  众人离开座位,均至阶前,俯身拜倒,口中高呼吉语。

  楼喻机械地说着“陛下万岁”、“娘娘福寿无疆”之类的话,又机械地随大溜回到座位。

  皇帝面带笑容,语气亲和:“今日贵妃寿宴,诸卿来贺,朕心甚慰。”

  内侍适时高呼:“献——礼——”

  贺礼前一天已经登记入宫,说是献礼,不过是内侍照着念礼单,念完之后,献礼之人再说上几句祝词完事儿。

  能参加寿宴的,都是皇亲国戚、公侯勋贵、三品以上官员及其家眷。

  基本礼单上都是一些奇珍异宝、玉瓷美器等,还有一些名贵的首饰、书画之类的玩意儿。

  但众人依旧听得起劲儿。

  他们在心中暗自比较各自贺礼,反正地位低的不能超过地位高的,若是谁没守规矩,就会被记在小本本上。

  轮到庆王时,礼单前面跟诸王大差不差,直到最后冒出来一个“万花筒”。

  万花筒是什么?

  听上去似乎是装满一万朵花的筒子。

  可有什么筒能装一万朵鲜花呢?这得多大啊!

  众人心中好奇,皇帝和贵妃也不例外。

  贵妃娘娘艳若桃李,娇笑凑近皇帝:“陛下,此物臣妾闻所未闻,想必新奇得很。”

  “爱妃若是想看,朕让人取来。”皇帝宠溺回应。

  接着威严发问:“庆王何在?”

  楼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