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章(1 / 2)





  前面的墨义、口试、贴经、策问都和顾远归记忆里的顾行上辈子一毛一样,他只需要按照顾行的答案再写一遍就成,下笔如有神,根本不需要思考。但最后二十分的诗赋,却彻底卡主了顾远归。

  上辈子,没有正则帝搅合,诗赋考的是中规中矩的五言绝句和骈体文,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借物抒情,表达一下自己的政治理想。

  简直不能更好写。

  但偏偏这辈子正则帝神来一笔,好好的政治理想,变成了风花雪月的讴歌爱情……顾远归在考场上看到考题的时候,想手撕正则帝的心都有了。这还能不能好了?!正则帝老了之后的朝政混乱,根本不是什么他人老昏聩,而是本性暴露吧?就冲这考题就能看出来,他盛年的时候也没靠谱到哪里去。

  最后,喜闻乐见的,大家在诗赋上都被正则帝给坑了。连负责阅卷的礼部官员都一脸心塞,这么大年纪了,看小年轻讴歌爱情,酸来酸去的,确实有点为难人。

  顾远归反倒是异军突起。他是自己硬着头皮乱编的,虽然他能背不少主世界的古诗词,但是,拿前人的智慧来给自己脸上贴金这种事,他真的做不到啊,那样和抄袭有什么区别?作为大学语文教授的顾远归,是绝对无法容忍抄袭的。

  其实,本来顾远归都在琢磨着要不然交白卷算了,反正原主也已经当过一次三元及第,但神奇的正则帝在最后来了一句题材不限,力求创新。

  也就是说,不再要求对仗和平仄,顾远归用现代人的想法,还是能东拼西凑几篇的。

  于是,顾远归这样反而算是点了题。想法新颖,题材与众不同。

  _(:3)∠)_顾远归对此只能说,命运的惯性是强大的,大家想让他拿三元冲吉祥的心也是蛮拼的,什么理由都能诌出来。

  而顾远归在文章里引用的一些特意标注出来的是引用了某某的诗句,也得到了考官们的一致赞赏,虽然没听说过这文,但诗是好诗。

  正则帝尤其中意那两句“一生一代一双人”和“人生若只如初见”。

  看来正则帝同学如果活在主世界,一准是个纳兰粉。

  正则帝还特意在叫儿砸戚述吃饭的时候,顺便私下里把顾远归当添头也一并宣入了宫。特意询问了一下这纳兰性德是何许人也,颇有要是人还活着就召入宫中奉旨写诗的意思。顾远归去哪里给正则帝变出个纳兰来?最后只能推说是无意中从师父珍藏的孤本中看到的古人诗词,不知为何没能传颂下来。

  正则帝龙心大悦,因为孤本也就是说这个世上仅此一本,如果顾远归和他师父不说,顾远归大可以说这是他做的诗,但他并没有,不占他人之名,实在是个心性极好的孩子,状元也是当得的。提前就剧透了未来殿试的考试结果。

  顾远归,自然是笑纳了。

  第72章 世界h(四)

  帝策问诸举子于集贤殿。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正则帝闲的蛋疼,于是决定在集贤殿亲自考评应届的考生。殿试是科举考试由来已久的传统,但亲自问,和出题让考生自己在卷子上写,这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了。

  大雍的殿试,一般的基本流程是:

  之前春闱被录取的二三十考生在保和殿先复试,取前十,于四月二十一日至集贤殿面圣,也就是殿试。天刚蒙蒙亮就要到齐,此时皇上还在上朝,考生在经历过点名、散卷,对着空荡荡的龙椅赞拜行礼后,便开始继续答卷,等皇上下朝回来收卷,亲自批阅,点出前三甲,心情好就把剩下的七人也排排序,心情不好就交给阅卷大臣批。

  而正则帝参合了一脚之后,这一届的殿试就变成了,没有复试,二三十人都乌泱泱的站在集贤殿,枯等正则帝下朝,比大学军训站军姿都要命。

  旁边一串的太监宫女在监督,哪怕稍微活动一下,都能扣个对皇上大不敬的帽子。

  简直封建残余不能忍!

  大雍是卯时上朝,巳时退朝,翻译过来就是,早上四五点开始开会,八九点结束会议。这四五个小时的开会时间,就是顾远归笔在集贤殿“罚站”的时间。

  站的腿都麻了,正则帝才带着一票大臣团姗姗来迟,这一次围观科举考试的阵容十分豪华,基本囊括了各重量级的大臣和皇子,也就是说,顾远归在这些人里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好比戚述,好比戚述,好比戚述。

  破案了,撺掇正则帝带人来围观殿试的凶手,除了戚述肯定没别人。

  皇子们纷纷收起了一贯的目下无尘,一个个笑的如沐春风,好像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和蔼可亲的人,不是皇子们就真的这么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而是在装给顾远归看。

  之前正则帝提前剧透状元名额的消息,已经扎着翅膀飞入了很多消息灵通的皇子耳中。

  哪怕消息不灵通也没关系,就冲顾行和他师父谷鬼子的名声,再结合顾远归最近和承泽亲王世子走的近的现实,这么努力展现善意,那就肯定出不了什么大错。

  正则帝看儿子们如此行事,十分开心。如今的正则帝还不是后来那个因为年老体弱,对正直盛年的儿子们羡慕嫉妒恨多艘不断猜疑他们会逼宫的老皇帝,他现在还是那个盼着所有儿子都能成才,看他们努力就特别骄傲的皇帝傻爸。

  考试的学生们也都是奥斯卡小金人的有力竞争者,不管他们心里如何看待各位皇子,最起码表面上都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好像被皇子和蔼可亲一下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

  顾远归不想显得太另类,但又实在是感激不出来,干脆就趁着跪拜正则帝的空挡,将头深深的埋下,遮挡住了自己的表情,也算是一种恭敬的态度。

  皇子们终于满意了。

  正则帝开始兴致勃勃的玩主考官play,二三十号人啊,挨个面试,一人少说也要五分钟,一圈人面试下来就是两个多小时,整整一个时辰还有富余,结果这位神奇的帝王愣是能不嫌累,精神好像还越来越高昂了,越问道后面时间越长。

  顾远归之所以要吐槽这个,是因为……是最后一个被问的。

  正则帝表示,重量级的压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嘛,语气特别轻快的开场道:“顾解元啊,又见面啦~不对,现在是顾会元了。”

  乡试(省考)第一称解元,进士(国考)第一是会元,殿试第一便是状元,三个都中,就是连中三元的由来。

  之前正则帝私下传召顾远归时,由于进士考试还没放榜,他便只有一个解元的名头,和唐解元唐伯虎一样,会被人尊称为一声顾解元。而后面的会元,其实很少会有人叫,因为很快就要殿试,再得第一就是状元,比会元可出风头多了,没得状元的会元……那就更尴尬了,肯定不会想让别人叫。

  正则帝这么说顾远归,打趣成分更多,显得两人好像有多熟多亲近似的。

  顾远归瞬间感觉自己身上多了好多箭,仇恨值拉的满满的。但是皇帝和你套近乎,你还不能拆台,不给面子的直说,皇上啊,咱俩不熟,所以顾远归只能硬着头皮再一次参拜正则帝,恭恭敬敬的说,是啊,皇上,咱俩老熟了,之前您请我吃的御膳老好吃了,以及,被您这么照顾,我好惶恐啊。

  正则帝看顾远归这么乖,心情更好了,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顺便还看了看戚述,一副对自己儿子挑人的眼光很满意的态度。

  这一次,大家都一副恍然的表情,卧槽,没想到啊,顾行竟然和承泽亲王世子有奸情!

  被出柜兼职被秀恩爱的感觉,那酸爽简直无法形容。

  “之前朕已经和顾会元讨论过诗词歌赋、策问经义、明法明算了,甚至连礼乐射艺都稍有涉猎……”

  皇上,咱不能因为你是皇上就这么公然骗人吧?之前吃饭的时候,除了纳兰性德以外,咱们没讨论别的吧?怎么就什么都讨论过了?

  “……所以这些就不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