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2 / 2)


  “乔公,去窗边!”几个亲信护在乔亥周围,且战且退。

  然而如何走得了?

  禁军剑到底架在了他脖子上。乔亥看一看,自己人已经十不留一。

  酒肆内尘埃落定。

  那指挥人扯了脸上络腮胡须和假眉毛,露出极清隽眉眼,虽他还穿着一身翻毛皮胡服,戴着胡帽,但乔亥也已认出,那分明是京兆少尹林晏!

  乔亥惨然一笑,想不到自己竟然步了郑二等后尘……

  林晏上前,对“皇帝”行礼,“让大王受惊了。”

  “林少尹莫要多礼,本王挺长时间没经历这么好玩事了。”

  乔亥睁大眼睛,不过想也知道,既然是计,皇帝如何会来冒这个险?而会这么说话,只能是那位不羁河阳王。

  河阳王今日颇有些贤王样子。这位大王在京中诸宗室王公中,是个特别存在,比如他身份,他是皇帝现活于世唯一亲兄弟;再比如他性子,荒唐得厉害,一堆男宠,其中最得宠是一个卖胡饼家,故而京中笑谈,“生女可为妃,生男亦不让,轩昂七尺男儿郎,伏于牙床上”;再比如他与皇帝关系,御史们弹劾他奏章垒起来有三尺高,这位大王也一直逍遥着。

  河阳王虽有“那样毛病”,对林晏等士大夫却尊重得很,有人是不可亵玩。面前这位,河阳王在心里再添一句,与他若有个什么,只怕自己才是在下面那个……这样人,还是留给阿兄在朝堂上用吧。

  侍从把随身携带壶递给河阳王,河阳王皱着眉,把里面鸡血洒在自己胸口一些,歪头看看秦祥,顺手抹了他一脸。

  秦祥无奈地笑着任他抹上,“奴婢扶着大王。”

  秦祥又慢声细语对林晏道“此处就拜托林少尹了。”

  林晏郑重点头,行礼恭送他们。

  秦祥本不喜欢这些朝中大臣们,尤其士族出身大臣,透着一股子骨头里傲气儿,在他们眼里,自己这种人,即便再位高权重,怕是连泥土都不算。此时对这位林少尹却有些改观,傲气自然是傲气,但有人气儿,有心,也踏实。

  几人不过说了这三两句话,瞬息间工夫,众人还惊魂未定着,那疑似陛下人已经捂着胸口,带着禁军亲卫走了。

  乔亥全看在眼里,他知道,那些半路埋伏胡人们恐怕不保了,自己安排在宫禁内,万一皇帝活着回去负责最后截杀人也不保了。对方什么都料到了。乔亥闭上眼,这次真是一败涂地。

  林晏缓缓走过去,微笑着问“大德清妙辅元真人师弟乔公?”

  乔亥睁大眼睛。

  第103章 重启吴王案

  禁军围住常乐坊里一座道观。前院,如狼似虎兵士摁住正在诵经几个道士并几个香客,一个道士试图反抗,被压着他兵士用刀背砸晕了过去,香客们则抱着头瑟瑟发抖,后院传来短暂打斗声。

  丰乐坊、居德坊、辅兴坊几所民居里也发生着一样事。

  附近百姓纷纷走避,又禁不住探看打听,这是怎么了,有人谋反?

  同时,城门也关闭起来,大队禁军围住赵王在京府邸,别业、买卖店铺等,其中就包括崇贤坊云来酒肆。

  如此大动静,该知道消息都知道了,几位相公,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等刑狱相关公卿一方面接着使人探查,一方面急急地穿了官服准备进宫。其余官员也有探问,也有惧怕,也有猜测……

  暮鼓已经敲响,今晚长安,注定不会安宁。

  大明宫里,皇帝向河阳王问起一些细节。在听了“宫门遇伏”一段后,皇帝面沉如水,“想不到朕这每日都是伴着毒蛇入睡啊。”

  河阳王笑嘻嘻,“怪道你前几日总说睡觉凉飕飕……”

  皇帝一腔怒气,被他不着调“凉飕飕”浇掉了一半儿。

  皇帝抿抿嘴,“你还穿着这衣裳做什么?去,换套我常服去!”

  “你衣服我可不能穿——”

  皇帝以为他说僭越事,刚要说什么,只听河阳王道“你腰身那么粗,我穿了不好看。”

  皇帝“……”

  皇帝真是看见这个兄弟就烦,刚想让他回去,到底记挂,“外面不太平,你才替我挡了灾,莫让那些贼子狗急跳墙伤了你。且去明德殿歇着吧,等过两日再走。”

  “谢阿兄,只是我美人儿们——”看看皇帝面色,河阳王不敢造次,撇撇嘴,行礼,走了出去。

  在殿门前恰遇见禁军统领秦祥和京兆少尹林晏。

  三个人也算一个沟儿里趴过“同袍”,看秦祥面色,河阳王挑眉,“怎么?不顺?”

  秦祥正要说什么,河阳王已经抬手道“不用跟我说,圣人等着你们呢。”说着负着手优哉游哉地走了。

  秦祥确实心里上火,适才来报,竟然没有抓到赵王四子李棫!本来顺遂差事,因此变得不圆满,且是极大不圆满。秦祥虽不算多么有远见人,却也知道抓住李棫在以后对上赵王时非常重要。这帮饭桶!

  对上林晏,秦祥又有些讪讪。整个埋伏抓捕都是这位林少尹奏上御前,由禁军协同京兆府共同办理。京兆人有限,追踪暗查又是禁军强项,林少尹便把他们最初追踪到两处地方及脉络消息交给了禁军,禁军又顺着找到了对方另一处暗巢。当时在其中一个暗巢中见过锦衣华服年轻郎君,探查人便以为是李棫,只等最后抓获——谁知,是个替身!那乔亥倒不愧是赵王身边得力谋士。

  错过了这最好时机,要想在这样大都城找一个人……

  “跑了?”听了秦祥禀报,皇帝皱皱眉,略停顿一下道,“他既来了,便不会躲得远远,事发时必然在京里。城门关闭,他也跑不了,全城搜捕就是了。”

  秦祥和林晏都行礼称是。

  因禁军抄检赵王府邸和产业事情还在进行,秦祥又存了“万一”捉住李棫心,禀告完抄检进程还有李棫事,秦祥便接着回去督导,剩下林晏御前独自奏对。

  对这位年轻京兆少尹,皇帝是很满意,不管是这次救驾埋伏抓捕,还是夏天处理京畿谣言事,或者平日京兆府作为,都透着股子果决整肃,且又颇有策略,不是一味蛮勇。京兆这个地方,贵人多,是非多,京兆府若是软了或犯蠢,京里就该乱了。

  近些年,京兆府尹和少尹常常更换,皇帝觉得,这回终于找到一个做长了——或许还是应该动一动,让白老叟去洛阳养老去,他不是一直谋求外任吗?就把林晏提为京兆尹,再给他配个佐官。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