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8节(2 / 2)


  沈韶光看他一眼,不诿过,不饰非,林少尹倒是位有担当官员。

  他这样态度,值得报以更大尊重。沈韶光认真地道:“去岁天旱,免除春税后,京畿民心安定不少。”送鱼来曲大郎就曾说过这一点。

  “后面虑囚平狱、宫里减膳食蔬、放出宫女,与这谣言凶谶目相反,方法却相似打是平定民心舆论战。”沈韶光挑眉,“不知去岁是不是也有类似谣言”

  林晏点头。

  这就更坐实了流言是有心人操控事,“其实除了这反向舆论战,不知朝中诸公想没想过,将谶语之事,公之于众,解释各种异像,而不是以一种吉谶,掩盖对抗另一种凶谶。”

  林晏思索片刻,神情也越发庄重严肃起来,“愿闻其详。”

  沈韶光始终带着她后世影子,简要地说,她观点就是科学破除迷信,提高政府公信力,完善辟谣机制。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只有使民众知之了,方不会再受这些无稽谣言困扰。”沈韶光最后给自己找了个理论依据。

  林晏注视着沈绍光,从汉魏两晋始,大多数儒者便都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派,认为“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1,民众但听号令而行即可,却无需使其知号令之用意。林晏第一次在书院听明诚先生讲到中间断开这种句读时,颇有震耳发聩之感,没想到会再从一个小娘子口中听到。

  沈韶光反倒笑了,轻叹一口气:“儿是有些想当然了,这不是十年八载,甚至一朝一世可成功,恐怕”沈韶光抿抿嘴,没再继续说。刚才光图自己说得高兴,民智开启,是个太艰难而漫长过程,且如今社会环境并不允许。

  林晏想了想,正色道:“若不做,恐永无使知之一日。我们只做自己能做便好,后面,自然有后来人做。”

  沈韶光竟然有点感动,知道世故而不世故,明白艰难而不畏艰难,“少尹还真是入世儒家弟子。”

  说完,沈韶光才想起两人之间“儒家弟子”梗来,还有他那句余韵悠悠“不为,又怎么知道不可”

  沈韶光清清嗓子,低头,想找个杯盏吃茶遮掩一下,却又没有杯盏。

  林晏轻笑起来。

  怕她恼了,林晏又主动说回流言事。

  与女郎,与自己心仪女郎谈论政事实在是个太新奇体验,林晏生出些自豪来,这便是我阿荠啊,聪敏明慧又慎重踏实,秉承大义而不拘小节,擅割烹之道,有经营之才,能清谈,能论政

  三花猫明奴便走过来,蜷在沈韶光腿边,一眼都没看林少尹这位只抱过自己两次前主人。

  既已说完正事,沈韶光便抱起它,又是摸脸摸脑袋、抓下巴,撸后背一套操作流程,明奴卧在沈韶光腿上,很给面子地舔了舔她手。

  林晏本来是很高兴沈小娘子抱着这打了自己印记猫,这时候却有些嫉妒起来。

  沈韶光也觉得他要嫉妒,忍不住贱了一把:“林郎君似乎不怎么得明奴喜欢啊这才几天工夫,就把郎君忘了。想来是郎君耽于公事,没大有工夫喂养它缘故。”后面还加了个得意笑。

  那样笑林晏只觉得心上似被猫爪轻轻搔了一下:“小娘子做东西好吃,对它也好,明奴自然偏爱小娘子。”

  耍贱挑衅,结果对方心悦诚服

  沈韶光大悦,眯眼笑起来,“我去看看,有一道双皮奶,端来给郎君加餐。”

  第72章 救美的英雄

  酷夏中人们一天天熬着,终于熬到了立秋,但并没有梧桐叶落,太阳依旧很大,蝉依旧燥着,起床时席子依旧粘后背,这样立秋,沈韶光实在没什么心思“贴秋膘”。

  又熬了几日,进入末伏,天阴,微有些风,终于似乎有了点“秋意”。沈韶光活泛过来,宣布她要吃“烙饼摊鸡蛋”。

  并且要求多多,饼要厚一点,里面要有七八层瓤,不要薄薄春饼,不要发面,不要加肉馅儿,不要加椒盐,不要放腌香椿芽,不要加很多葱花对卷鸡蛋大饼来说,那些都是“异端邪说”,就要只放盐和油烙大饼,这样才不会抢了所卷之物味道。

  于三让她气笑了:“那炒鸡子是不是也只放盐或者只炒蛋白、只炒蛋黄”

  沈韶光耍起网络时代贫嘴:“鸡蛋与葱花才是绝配,没有葱花炒鸡蛋是没有灵魂。”

  于三“呵”一声,灵魂

  沈韶光想了想,“用大饼卷烤羊肉串儿也不错,卷炸小肉丸子,炸鹌鹑蛋,炸茄合子唔,炸些小鱼小虾也好,酥脆酥脆。其实我们卤猪耳朵、卤猪脸子肉也很适合卷着吃啊。”

  于三连“呵”都不“呵”了。

  沈韶光其实就是一时说溜了嘴,看于三公主神色,赶忙打住:“还是卷鸡蛋,卷鸡蛋”

  阿圆和阿昌哈哈大笑。

  沈韶光觉得自己这老板娘当得真没尊严。

  中午时候,沈韶光到底吃上了她大饼卷一切,并成功地吃撑了,而且吃时候被早来食客看到,也点了一份,然后一个传一个,让唐朝人民也过了个地道末伏日“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大饼摊鸡蛋。”

  看着堂上食客们一个个捧着比胳膊还粗卷饼或斯文或粗犷地吃着,于三是真没脾气了。你要说春天时候咬春吃春饼,是都想吃个新鲜,这会子,大饼卷各种肉、蛋、菜,有什么特别至于吗

  沈韶光在柜台后笑眯眯地看着被自己安利到客人们,目光扫过某个格外优雅从容,便想到林少尹,不知道清风朗月林少尹捧着大饼开啃是个什么样景象

  这阵子林少尹似乎有些忙,时常都是晚饭以后小酒肆快打烊了来坐一会儿。沈韶光猜他在忙皇帝秋祭以及京里谣言事。人家这个时候来,沈韶光再恶趣味,也不能上大饼卷一切,只好给蒸一碗蜜糖牛乳蛋,或者更干脆直接上蜜桃酪浆。

  小酒肆里岁月静好着,外面气氛却颇有些紧张。听闻城西北蛤蟆沟子蛤蟆死了很多,弄得京里人议论纷纷;粮肆里米粮涨价越来越多,有米粮店干脆只开下半天,又贴出断货告帖,有人怕买不到粮,在粮肆门口排起了长队。让沈韶光恍惚看到了前世抢盐场景。

  阿圆问:“小娘子,咱们也再多存些米粮吧我听人说什么丙戌炎炎,丁亥难难,今年不就是丙戌年吗明年会不会有什么事啊会不会真没东西吃啊”

  沈韶光早在谣言初起时候就在后面仓房里囤了些米粮,够小酒肆用上两个月,这会子却不着急了两个月朝廷应该能把这事摆平了吧摆不平就差不多该乱起来了,囤再多粮食也没用,反而招灾惹祸。

  沈韶光安慰阿圆:“傻孩子,哪那么多未卜先知啊今年虽然热,但是雨水还不错,听卖鱼曲大郎说夏粮收成还行,秋粮应该也问题不大,所以,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阿圆听小娘子说得在理,也便不理会了;阿昌是万事不管,只听小娘子;于三早在沈韶光半个多月前囤粮时候便问过了,此时见京里果真如小娘子说得一般粮价攀升,摇摇头,钻进厨房去忙他自己。

  末伏最后一天,外面下起细细雨丝,伴着点小风,舒适凉爽得很。

  总是冷漠脸于三看看天,难得地说了一句:“一阵秋雨一阵凉啊。”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