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3节(2 / 2)


  “先别验,所有人退出铺子,一个不许留。我已命人去请公冶大人,一应事宜等公冶大人过来处置。”

  杜大人虽不解她的安排,却也不会违背她的意思。毕竟她抬出来的人可是大都督,既然有大人负责,他倒是乐得不担责。

  围在外面的人看着铺子里的人出来,又听到裴元惜让人关好门窗,一时间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杜大人严命手下守好铺子,明明同所有人一样好奇也没有不识趣地非要问个清楚明白。

  裴元惜站在一边微垂着眉眼,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也没有知道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衙役们在,倒也没有人敢闹事。

  不过议论声中还是夹杂着不少阴谋论,裴元惜只当没有听到。她脑子里一时浮现出曾太妃的死状,一时又是在林氏屋子里闻到的蛇腥气。

  “裴二姑娘。”一声清淡平和的称呼让她转头看去,却是陈家的那位家主陈映雪。依旧是简单干净的素色衣裙,头上还是一根玉簪挽发。

  “陈家主。”

  陈映雪眼神悲悯,“出了这样的事,你必定心中很是难过。天灾人祸出人意料,世人如何说如何议论且随他们去。你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告知那死者的家人,好好安抚苦主才是重中之重。”

  不论她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裴元惜认为她说的话没有错。那书生已死,不管死因是什么,人确确实实死在自己的铺子里,无论是出于道义还是责任,自己都会义不容辞地抚恤死者家属。

  “多谢陈家主提点。”

  陈映雪眼神越发悲悯,不知是悲悯那死者,还是同情裴元惜,“我听人说那死者家境不太好,全家人辛苦劳作只盼着他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穷苦人家供一个读书人不易,好好的后生死于非命对于那家人来说无异于天塌地陷没有盼头。眼看着要过年,这事你得好好斟酌着处理,万不能惹来民怨,日后对你名声不利。”

  “多谢陈家主告知,无论那人因何而死,我必不会吝啬钱财方面的补偿。”裴元惜道。

  陈映雪像是很满意她的回答,悲悯的目光中露出一丝赞赏。被这样一双眼睛看着,仿佛春风入心润物无声,有一种让人信任之感。

  这种感觉在裴元惜的心里一闪而过,继而油生出从未有过的警觉。方才有那么一瞬间,她似乎有好多话想和对方倾诉。

  “裴二姑娘真是一个善心人,若是我家遥知有姑娘一半的心性,我怕是做梦都要笑醒了。”陈映雪说着,眉宇间闪过一丝愁容。

  如果换成其他人,就算没有因为她的前一句话引为知己,也会因为她的后一句话和她的神情勾起好奇心,进而追问陈遥知的近况。

  然而裴元惜两者皆无,她既然生出警觉之心,自然不会引对方为自己的知音。她知道陈遥知上一世的结局,也改变了这一世的走向。只要陈遥知不在她眼皮子底下晃,不嫁给哥哥,她并不在意对方又做了什么。

  陈映雪眉宇间愁色渐深,望向对面关门多日的陈家铺子长叹一声。“能教出你这样出色的女儿,侯夫人定有过人之法。改日若有机会,我真想向侯夫人讨教一二。”

  世人皆是知裴元惜自小被当成庶女养大,又傻了十年还有李姨娘那样的姨娘,她能有什么好教养。如果真有,那也同沈氏无关。

  倘若再多想一些,再往深想一些,陈映雪这番话明着羡慕,实则怕是不无挑拨之意。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真要是心有怨怼之人,听到这些话必定加深怨念。

  裴元惜认真看着对方,但见对方平淡从容一成不见,又实在是瞧不出一星半点的虚伪和挑唆。正是因为如此,心中越发警觉。

  洪宝珠从人群中挤过来,一脸焦急,“元惜妹妹,出了什么事?我怎么听说咱们铺子里死了一个人?”

  一身红的姑娘,走到哪里都惹眼。明艳张扬的长相,同以往没有差别的爽快明朗,瞧着并没有因为上次发生的事情而蒙生阴影。

  裴元惜低声道:“确实是死了人。”

  洪宝珠捂住嘴,更急了,“真死了人?那人到底是怎么死的?怎么好端端的死在咱们铺子里?不会是有什么隐疾吧?”

  围观之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么猜的,出事之前在书局看书的有不少人,大家都说那人突然倒在地上,然后就死了。

  “暂时还不清楚,等大都督来了便知真相。”裴元惜低声回着。

  一听裴元惜抬出公冶楚,洪宝珠纷乱焦虑的心情奇迹被安抚。有大都督出面,天大的事也不怕。

  两人说话的功夫,陈映雪已经离开。

  跟随洪宝珠过来的还有一位眼生的妇人,这妇人生得白净清秀,穿得极是干净雅淡,让人见之心生好感。

  洪宝珠卸下担心后这才想起介绍妇人的身份,倒不是洪家的亲戚,而是东都书院那位谢夫子的夫人梁氏。

  梁氏一直想亲自向裴元惜道谢,她知道自己一家人之所以能进京,夫君之所以有资格到东都书院教书,全是因为裴元惜的一句话。

  裴元惜疑惑洪宝珠为何会认识谢夫人,这两人明明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关系,而且洪家并没有子弟在东都书院读书。

  洪宝珠眼神飘忽不太敢与之对视,其实她能认识谢夫人还是因为裴济。一想到裴济,她心下黯然。

  母亲说裴世子再好,宣平侯府也不是好归宿。裴世子是庶出,生母姨娘尚在。侯府的那位夫人虽说是元惜妹妹的亲娘,但看上去和元惜妹妹也不是很亲。

  上一次出的那事,虽说她没什么印象,可从招儿口中听来十分危急。若不是元惜妹妹找到她,她恐怕已经……

  元惜妹妹还派人告诉她,幕后主使之人是谁。依她的脾气定是要打上昌其侯府的门,却不想元惜妹妹已经让公冶大人出面教训过沈二姑娘。她承元惜妹妹的情,这事到此为止。

  母亲劝说她不知多少回,让她死了嫁进侯府的心。她心中放不下裴世子,不时偷偷混进东都书院去看他。

  他如今谢夫子门下,所以她才认识谢夫人。

  谢夫人神色微动,迟疑许久终于开口,“裴二姑娘,您是我们一家的大恩人,所以我便冒昧多一句嘴。我听说您同陈家姑娘有过龃龉,陈家对面的铺子被迫关门之事也同您有关,所以这事或许…”

  她言之下意,这事是陈家人做的。

  洪宝珠闻言大怒,“元惜妹妹,谢夫人说得对,我看这事也是陈家人做的。那个陈遥知就不是个好东西,你可别和她姑姑走得近。都说侄女像姑姑,陈家主面上瞧着好谁知道骨子里是个什么人。”

  “洪姑娘,凡事无绝对。陈家确实没几个好人,但陈家主可能是个例外。自从陈家那位老家主过世后,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谢夫人叹息道。

  裴元惜看一眼谢夫人,问:“陈家那位老家主在世时,你们的日子很不好过?”

  谢夫人又是一声叹息,“不光是老家主在世时我们不好过,应该是说自从陈家扬名后,便开始处处打压我们谢氏。您可能想象不出他们用的那些法子,多年来我们谢氏深受其害。为了避祸,不少族人改头换面不再读书。我们嫡系苦苦支撑东躲西藏,为怕断了血脉,我公公早早将小叔子送走。要不是后来换了家主,恐怕我们一家人等不到您派人去寻。”

  谢氏在前朝时声望极高,是书香门第之首。

  凌朝建国之初,陈氏先祖归隐云仓后声名鹊起。初时几十年两家相安无事,等陈氏第二代家主上位之后,便开始迫害谢氏。

  到后来手段之狠,无异于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