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金风玉露(作者:白芥子)第39节(2 / 2)

  谢徽禛一个眼神示意,他二人一起回了屋子里去,片刻后杨镖头过来说货物都卸完了,跟谢徽禛告辞。这人神色恭谨,仍是那副不亢不卑的态度,谢徽禛打量着他,微笑了笑,叫人带他下去结账。

  等人走后,他再又叫了几个侍卫进来,吩咐他们去查方才那镖师说的事情。

  萧砚宁问他道:“少爷是否觉得他们说的那些话有些刻意?”

  “砚宁也觉得?”谢徽禛笑道,“第二回 了,再看看吧。”

  之后便不再说这个,谢徽禛示意萧砚宁坐,问他:“方才有挑中满意的东西吗?”

  萧砚宁:“我不缺这些东西,少爷不用送我了。”

  “也是,”谢徽禛道,“官窑产的贡品更好,用那些东西做聘礼似乎寒酸了些。”

  萧砚宁:“……聘礼?”

  谢徽禛“嗯”了声,说得理所当然:“本少爷在江南花了这么多钱,走的可都是自己的私库,回头家里老爷是不会给报销的,不过里头也有不少好东西,倒是没吃亏,本想着留做聘礼,既然准太子妃看不上眼,那便算了。”

  萧砚宁也不知该解释自己没有看不上眼,还是让谢徽禛将“准太子妃”那几个字收回去,话到嘴边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最后被谢徽禛逗笑了。

  “少爷就是拿我逗乐子吧,”萧砚宁笑着摇头,“少爷要是看得上眼,留着自己用吧。”

  谢徽禛:“真不要?”

  萧砚宁依旧笑着:“不要。”

  “那算了。”

  谢徽禛看着他,心道这小呆子果然还是笑起来更好看,也不再那般少年老成了。

  好得很。

  第45章 是男儿身

  百花宴当日,萧砚宁一大早去了别宫,设宴的花厅和后园已装点一新、花团锦簇。

  宫人们进进出出地忙碌,萧砚宁先去了公主寝殿,远远瞧见有车进来停在殿外阶下,从车上下来的人一身素衣、面有疲态,正是那王廷夫人柳氏。

  迎萧砚宁进来的内侍小声与他禀报:“公主殿下派人强行将王夫人请了来,特许她的马车进这别宫里,说要先与她聊一聊。”

  萧砚宁点了点头,待柳氏进去后才提步上前,走侧边门进了殿中。柳氏正与谢徽禛见礼,萧砚宁径直去了里间更衣,分了心思听外头谢徽禛与柳氏的对话。

  谢徽禛靠坐坐榻上,不着痕迹地打量面前的妇人,柳氏比上一回寿宴上远远瞧见时要苍老了十岁不止,虽极力掩饰,眉目间却有挥之不去的哀痛郁色,王廷的死像是对她打击颇大,可即便如此,她神情中亦有坚忍,被谢徽禛强硬“请”来这里也不见胆怯惊慌,轻易不会开口。

  谢徽禛心里大约有了数,先给她赐了坐,叫人上茶来。

  柳氏不喝,谢徽禛也不在意,说道:“王大人刚下葬,这个时候本宫请夫人来此,确实有些不近人情,夫人想也没心情赏花,本宫便也不兜圈子了,与夫人直说,本宫想知道寿宴那日,府上究竟发生了何事。”

  柳氏下意识搅紧手中帕子,回道:“该说的妾身已与钦差说了,那日妾身一直在后宅招待参加寿宴的女眷,并不知道老爷那里究竟出了什么事,后头才有人来禀报,说老爷在书房中悬梁自缢了,妾身悲痛万分,始终不愿相信会发生这等事情。”

  说到后面柳氏的眼眶微红,谢徽禛不为所动,抿了口茶,待她说完又问道:“夫人既不知发生了何事,为何这段时日急着变卖了家产,不但铺子田产都卖了,连苍州的宅邸都打算转手?”

  柳氏一愣,像是没想到谢徽禛已打听到了这些,再又低了头,镇定道:“老爷去了,家中没了顶梁柱,妾身打算带着家小回乡去,免得留在故地触景伤情。”

  谢徽禛却不信:“这个时候回乡去?王大人的末七还没过吧?而且本宫听说夫人的大儿子马上要下场科考,小女儿也定了亲事原本今年就要出嫁,如何会想到在这个时候回京?”

  柳氏低声解释:“老爷去了,妾身与家中儿女都要守孝三年,无论是科考还是成婚,都得延后了,不如先回乡,等老爷孝期过了再说。”

  “是么?特地回乡守孝?”谢徽禛问得毫不客气,“究竟是守孝还是避风头?”

  柳氏面色微变:“不知公主殿下此话是何意?”

  “你知道本宫是何意,”谢徽禛干脆直言道,“十年前王廷任江南布政使,安排了几个从京里出来的钦犯藏进黑水县外的村子里,那些人都是逆王的亲信,逆王当时已伏诛,他们潜逃江南,以王廷与逆王勾结为把柄,要挟王廷助他们藏匿行踪,王廷不得已将人藏起来,后头当今陛下派人来江南查案,王廷以为是为的这事来的,情急之下毁了黑水县那段的堤口,引江洪淹了那几座村落,将那些钦犯连同可能见过他们的无辜百姓一并杀人灭口。”

  柳氏霎时白了脸:“公主说这话可得有证据,无凭无据的岂能……”

  谢徽禛冷道:“本宫说这话,自然是有证据的,如何会随意冤枉了人。”

  其实没有,像那镖师那样见过那些人且还活着的证人并无几个,连那镖师嘴里带人进村的里正也早就死了,谢徽禛说的这些全是他的猜测。

  当年逆王谋反时确实有几个亲信手下趁乱逃了,后头一直杳无踪迹,谢徽禛派人去查那里正,只寻到他一个女儿,那妇人手里有一信物,是当初逆王身边亲卫的身份铭牌,据那妇人说东西是她爹当年从那些人手里偷来的,为留个证据,果然她爹在那之后没多久就出意外丢了性命,她将东西收起来,这些年从不敢说与人听。

  “本宫劝夫人还是将事情交代清楚得好,若是能说出些本宫和钦差尚未查到的事情,说不得还能对你家人从轻发落,否则以王廷勾结逆王、私藏钦犯、戕害无辜这些罪名,即便他死了,也保不住你们家里人。”

  谢徽禛的语气不重,但字字诛心,他始终不认为王廷这种不到最后关头就吓得自缢的个性,会是所有事情的主谋,他背后一定还有其他人。

  柳氏再有心计也不过是个见识有限的后宅妇人,被谢徽禛这么一诈再一威胁,终于慌了神,已有些坐不住了。

  谢徽禛顺势再下一剂猛药:“那被淹毁的村落下还藏着一巨富的铁矿,当年有人在这边私下开矿,勾结京中大世家,将采得的矿石卖与西戎人,后又参与逆王谋反之事,通敌叛国、谋朝篡位是什么罪名,夫人不会不知道,王廷是否参与其中,更甚者就是这事的主谋……”

  “不!不是!”柳氏终于惊呼出声,跪了下去,“公主殿下明鉴!妾身的丈夫是罪该万死,但铁矿之事他确确实实不知情,更无那天大的胆子私通西戎人啊!”

  谢徽禛目光一顿:“不知情?”

  “他真的不知情!”柳氏焦急道,“妾身敢以全家人的身家性命起誓,铁矿之事确实与他没有干系!”

  谢徽禛道:“那便将你知道的都说清楚。”

  话已说到这个份上,柳氏也不再隐瞒,咬咬牙将自己知道的事情都交代了。

  寿宴那日她的确去过书房,去时碰上布政使陈文炳刚刚离开,王廷颓然坐在书房里,面如死灰,她进去后王廷开始给她交代后事,她越听越不对劲,质问王廷究竟要做什么,王廷这才与她说了自己当年做过的错事:“那时先帝病重,逆王已把持京城数月之久,南边这些官员许多暗地里与逆王投诚示好的,老爷怕落了人后,也送了东西去京里,谁知后头事情直转而下,逆王伏诛,当今陛下带兵杀了回来,那之后老爷一直忧心忡忡,唯恐被当做逆王党羽清算,直至那些人逃到江南,以此为把柄要挟老爷,老爷只得帮他们隐藏了行踪,后头陛下派人来江南,老爷以为是来查那些逃犯的,且钦差已到了灞州,情急之下,他被人唆使,犯下弥天大错,毁了江堤,引洪水淹没了那七座村庄。”

  “这些年老爷一直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东窗事发,尤其这回旱灾之后那几座当年被淹了的村子重见天日,他更觉即将大祸临头,那日在寿宴上,他说看到了太子殿下,太子是来查他的,他只有死了,死无对证,才能保全家里人,他让我一定不要将事情说出去,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柳氏的声音哽咽,说到后头已开始啜泣,谢徽禛沉声问她:“你说那日见到陈文炳去过书房?”

  “是,是他,”柳氏恨道,“当年唆使老爷做那等丧心病狂之事的便是他,将那些逃犯藏匿在黑水县外也是他的主意,寿宴那日之前他就告诉过老爷太子殿下来了江南,还去了黑水县,说太子是来查当年之事的,老爷原本不信,但那日在寿宴上亲眼见到太子,这才慌了神,老爷说他从前回京述职时曾远远瞧见过太子,他认得太子的模样,太子是跟着巡察御史一块来的江南,分明就是来查他的事的,他当年做过的错事瞒不了多久了,说不得当日寿宴结束太子就会叫人拿下他,他若是落到太子手中,全家人的性命都将不保,只有他死,或许死无对证,家中人还能侥幸活下来,妾身劝不动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走上绝路。”